莫迪訪問巴西,原以為會有很大的收獲,沒想到巴西當面潑了一瓢“冷水”。巴西政府已正式通知印度方面,決定終止采購印度國產"阿卡什"防空導彈系統的談判,轉而與意大利就EMADS模塊化防空系統展開深入洽談,印度9億美元的軍售直接給破滅了。
印度作為金磚國家機制的重要成員,印度和巴西理論上在推動"全球南方"自主防衛體系建設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印度國防部高級官員在出訪前曾對媒體表示,此次軍售若能成功,"將開創金磚國家間防務合作的新模式"。為此,印方派出國防技術代表團提前三個月駐巴西,更承諾提供包括技術轉讓在內的"一攬子優惠條件"。
巴西陸軍防空部隊司令卡洛斯·阿爾貝托·特謝拉中將此前在國會聽證會上明確表示:"我們的作戰體系需要與北約標準兼容的裝備。"這一表態實際上已經為印度導彈的落選埋下伏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軍工企業參與的"天龍-50"防空系統同樣未能進入最終候選。
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出拉美國家在安全領域仍難以擺脫"西方中心主義"思維。巴西國際關系學者費爾南多·布蘭當指出:"在涉及核心安全裝備時,意識形態因素往往壓倒經濟理性。"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主導研發的"阿卡什"防空系統,其原型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的"綜合導彈發展計劃"。
印度國防部內部評估報告顯示,"阿卡什"在高原環境下的系統反應時間比預期延長40%,電子抗干擾能力僅相當于巴基斯坦同類裝備的65%。這些缺陷在2019年印巴空戰后變得更加明顯,當時部署在查謨地區的"阿卡什"部隊未能對巴方戰機作出有效反應。
巴西空軍技術評估團隊負責人路易斯·愛德華多·佩雷拉上校透露:"我們的實彈測試發現,'阿卡什'對現代戰機的攔截成功率不足35%,遠低于意大利系統的82%。"這一數據直接導致巴西將印度系統排除在候選名單之外。
相比之下,印度能提供的優勢僅限于價格。雖然印方報價比意大利系統低約25%,但巴西戰略事務研究所(IBE)的評估顯示,考慮到全壽命周期成本和系統兼容性改造費用,印度方案的實際經濟性反而處于劣勢。
中國"天龍-50"系統獲得巴西技術團隊認可,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融資方案,但巴西總統府民事辦公室最終以"戰略自主性"為由否決了采購建議。
印度國防分析研究所(IDSA)專家阿賈伊·舒克拉指出:"我們的軍工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70%的關鍵部件依賴進口,導致出口產品在性價比和供應鏈安全方面缺乏競爭力。"以"阿卡什"為例,其火控雷達的法國組件、推進系統的俄羅斯技術占比高達45%,這種"萬國牌"特性極大削弱了其國際市場吸引力。
巴方表示可能采購印度105毫米車載榴彈炮等次要裝備,這種"要低端不要高端"的態度恰恰印證了國際買家對印度軍工的真實認知。
此次事件對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提出了深刻拷問。印度主流媒體如《印度時報》等紛紛指責巴西"背叛全球南方團結",但這種情緒化反應恰恰暴露了印度外交的認知誤區。
事實上,巴西的決策遵循著清晰的戰略邏輯:在經貿領域深化與中印合作以獲取發展紅利,在安全領域保持與西方體系的銜接以確保戰略安全。這種"經濟靠東方,安全靠西方"的二元策略,正在成為多數中等強國的共同選擇。
對中國軍工企業而言,此次競標失利同樣具有啟示意義。盡管"天龍-50"在技術指標和性價比上具備優勢,但西方主導的軍事標準體系和地緣政治顧慮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莫迪的巴西之行雖然遭遇挫折,但印度軍工的國際化嘗試不會止步。據悉印度國防部已啟動針對東南亞和非洲市場的專項推廣計劃,試圖以更靈活的合作模式打開突破口。不過,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核心技術自主性和系統可靠性問題,印度武器的出口之路注定充滿坎坷。在這個意義上,"阿卡什"導彈的巴西之旅,成為了檢驗"印度制造"國防戰略成色的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