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正上演一出離奇軍購戲碼。
前段時間,印尼軍備大單歸屬在社交平臺引發廣泛熱議。
當全球普遍認為印尼會選擇法國“陣風”或中國殲-10CE時,這個東南亞國家卻意外拋出100億美元(約合700億人民幣),將希望寄托于土耳其尚未完全成熟的“可汗”五代機項目。這款被稱為“中東版殲-20”的戰機,截至目前僅完成3次試飛。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簽約前72小時,土耳其“恰巧”釋放消息,稱考慮引進我國發動機。
這一動作,究竟是真實的技術合作意向,還是刻意營造的煙幕彈?
01土耳其200億豪賭能否突圍?
回溯至2010年,土耳其斥資200億美元啟動國產五代機計劃,誓要替換老舊F-16機群。然而十五年過去,這個野心勃勃的項目,深陷技術泥沼。
核心發動機受美國掣肘,量產依賴美方供應,至今僅獲批8臺,后續隨時面臨斷供風險。
局勢更為嚴峻的是,在航電系統、隱身涂層等關鍵技術板塊,土耳其同樣欠缺自主研發能力。因國內連基礎風洞試驗設施都不完善,其氣動設計只能完全外包給歐美公司,所謂“國產化”,實則名存實亡。
值得擔憂的是,土耳其“可汗”戰機去年2月才實現首飛,至今僅16個月。要知道,美F-35從首飛到交付間隔了6年。這不禁讓人質疑:2035年后,印尼投入100億美元購置的,究竟會是能作戰的戰機,還是半途擱置的“爛尾機”?
在考慮土耳其之前,印尼曾裝備號稱可與美F-35比肩的韓國KF-21四代半戰機,卻因拖欠研發資金,且5名技術人員涉嫌竊取核心機密被韓扣查,最終遭徹底除名。
不僅是軍事領域,近年來技術在新能源、各個領域遠超歐美,令人詫異的是,印尼后續留下的備選,并非當下熱門的殲-10CE,而是土耳其那“不成熟”的產品。印尼緣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02我國發動機意外卷入?
對于這一令人費解的決策,業內人士揭開真相:印尼此舉,或許是想賭時間差,押注十年后“可汗”戰機至少不弱于周邊馬來西亞采購的殲-35;另一方面,也有土耳其借名頭造勢的因素。
此前,外界對“可汗”動力系統存疑時,土耳其曾放出風聲,稱“考慮采用渦扇-10發動機”,引發全球軍迷關注,以為“可汗”戰機將迎來逆襲。然而,土耳其轉頭就簽下大單,原來只是虛晃一槍。
我國的實力,從不需要靠“蹭熱度”證明!在中巴軍演中,殲-10CE硬剛法國“陣風”,以碾壓級表現,讓“裝備是花架子”的爭議徹底消散。
這只是開端!從新能源、基建到男領域,我國制造正全面突破。如同生物科技需針對國人體質定制,航空發動機也得“量體裁衣”。業內專家指出,盡管渦扇-10性能成熟可靠,但與土耳其“可汗”戰機的發動機艙尺寸存在明顯差異,若要適配,需大動干戈重新設計。
顯然,這更像是土耳其拋出的談判“煙霧彈”,并非實際采購行動。軍貿不同于日常買菜,需謹防“畫餅”成“陷阱”。對土耳其而言,若“可汗”項目失敗,其軍工信譽將遭受重創。
03機遇:殲-10CE會成印尼明智之選?
若土耳其因技術瓶頸導致項目延期甚至擱淺,印尼大概率需調整采購計劃。屆時,殲-10CE有望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
對比來看,殲-10CE優勢突出:單價僅4000萬美元,為“陣風”戰機的三分之一;歷經實戰檢驗,搭載國產渦扇-10B發動機;且產能充裕,可迅速填補印尼防空力量缺口。
若此次合作順利推進,將大幅強化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協作,進一步提升國產先進武器裝備在該區域的影響力,為拓展國際軍貿市場筑牢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