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好政策,有工作人員上門幫忙,我們真不知道日子該咋過下去?!睒怯^鎮低保戶夏某感慨道。夏某今年54歲,丈夫去世后,獨自帶著一雙兒女度日。由于患有肝硬化等疾病,她的身體十分虛弱,加之沉重的醫藥負擔,一家人的經濟捉襟見肘。女兒尚在讀書,兒子本是家里的頂梁柱,卻突患重病,失去了穩定工作的能力。孫子孫女尚年幼,還在上小學,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夏某最憂心的事情。
轉機發生在周至縣開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簡稱“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期間,鎮村干部在共同走訪摸排中發現了夏某一家的艱難處境,立即啟動低收入人口認定程序,同時將其家庭認定為脫貧不穩定戶,一系列救助幫扶政策隨即落地。
得益于“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夏某一家因同時被認定為農村低保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疊加享受醫療、教育等救助政策,生活狀況顯著改善。
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陜西省首批試點縣,自開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以來,我縣堅持“先試點、再鋪開”的科學路徑,以機制創新為驅動,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1264”工作法。在組織保障層面,成立縣、鎮兩級領導小組,抽調骨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整合民政、農業農村部門隊伍,形成跨部門協同攻堅合力。同時利用“線上監測預警+線下鐵腳板摸排”的動態監測模式,依托數字化信息平臺實現困難風險智能預警,同步組織基層力量開展常態化走訪摸排,顯著提升風險主動識別能力。通過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構建“1+N”精準救助幫扶體系,針對不同困難群體特征,分層分類落實救助幫扶政策,確保幫扶措施直達快享、精準落地,切實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周至縣“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先進做法被民政部工作信息刊登。這一創新實踐推動困難群體保障工作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作為”,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既守牢了防返貧底線,又激活了基層治理效能,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長效保障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更為鄉村振興與民生保障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今日周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