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特朗普干了票大的
早前,日本制鐵公司以141億美元的 “天價” 宣布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計劃,這一價格遠超美本土鋼鐵生產商克利夫蘭 - 克利夫斯公司的出價近一倍。
然而,這場收購案從一開始就充滿坎坷。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率先站出來反對,由于全球鋼鐵行業不斷洗牌,多家美本土鋼鐵工廠近年來宣布關閉或向低成本國家轉移,導致美工人失業危機頻發,在此背景下,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對外資介入已難存信任,懷疑收購后的企業是否有能力履行現有勞務合同,包括養老金、退休人員福利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即便日鐵拿出 “有法律約束力” 的承諾,不僅追加投資 14 億美元,還表示絕不會因為此次收購而進行裁員或關閉工廠,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仍對此持反對立場。
拜登政府內部對收購案的態度也并不統一。英國《金融時報》2024 年 12 月披露,美國防部、財政部、國務院等都得出結論,認為日鐵收購不構成 “國家安全風險”。“(美國政府) 機構間沒有可信的分析支持拜登。” 一位熟悉內部辯論的美國政府前官員如此表示。但拜登早在 2024年3月便發表聲明反對這一收購,稱 “(美鋼) 目前仍是保障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國內鋼鐵生產的核心組成部分”。特朗普在大選期間及勝選后也多次稱 “將阻止 (美鋼) 被日本買下”,“將奪回制造業”。
可最終,特朗普政府卻選擇有條件 “放行”。這背后,美國的算計可謂精妙。日本制鐵為了完成收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除了141億美元收購美鋼全部股份,還將投資額從最初計劃的20多億美元追加至110億美元,并且承諾不更改美鋼的公司名稱、不將美鋼總部遷離匹茲堡。更為關鍵的是,日本制鐵與美國政府簽署了一項國家安全協議,美國政府將持有美鋼的 “黃金股” ,這賦予美國總統對諸多企業重要事項的最終決定權或否決權。
02 馬斯克補大刀
說白了,鋼鐵公司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美國手里,而且特朗普為了顯示自己高位者身份,之前還將美國軍隊對伊朗關鍵核設施的空襲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轟炸相提并論,稱這兩起事件的結果都是迅速結束了沖突,將日本的自尊踩在腳底。
這讓日本上上下下很是氣憤。
但這事還沒完, 就在日前,馬斯克旗下X平臺的AI助理Grok被用戶問及“日本最大的煙花是哪一次”時,Grok以日本1945年被原子彈轟炸一事作為回答,引起了日本網民的憤怒。
盡管這則消息已經被刪除,但并沒有消除日本網友的強烈憤怒。
要知道,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是日本歷史上極其慘痛的記憶,對很多日本人來說,這是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特朗普戳傷口,馬斯克補大刀,Grok甚至如此直白地將原子彈爆炸比作 “煙花”,實在是讓日本民眾難以接受。
美國要這么“玩”,日本必將“反水”。
03 結語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對日本,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尊重。在很多美國人的潛意識里,日本更像是一個可以隨意擺弄的棋子,一個為其利益服務的工具。
二戰結束后,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占領和改造,表面上是幫助日本重建,實際上是將日本納入自己的戰略體系。在政治上,日本的外交政策很多時候都要受制于美國;在軍事上,美國在日本有大量的軍事基地,日本的國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的保護。日本看似是美國的盟友,但更像是美國的附庸。
美國利用日本遏制周邊國家的發展,日本也心甘情愿地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特朗普可以拿日本被原子彈轟炸當玩笑,馬斯克旗下的 AI 也能如此調侃日本的傷痛,這足以說明,在他們眼中,日本并沒有得到作為盟友應有的地位。
日本呢,雖然對這些言論感到憤怒,但卻又無可奈何。一方面,日本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對美國有很大的依賴;另一方面,日本自身也有著一些復雜的政治考量,它需要借助美國的力量來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這種畸形的關系,導致日本在面對美國的不尊重時,只能選擇隱忍。
小國想在國際社會站穩腳跟,還是得找到一條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發展道路,而不是輕易成為他國棋子,因為這樣的下場只有一條,那就是成為棄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