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對日本和韓國等14國發送的信件,將對從日本和韓國進口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表示,未來幾天可能會有更多信件寄出。日本東京廣播公司稱,特朗普警告說,如果日本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不過,他還對此留有談判余地,稱如果日本“開放市場”,緩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措施,“我們也可能會改變信中內容”。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對等關稅”政策的延續與升級。2025年4月,美國以“貿易不平衡”為由,將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從2.5%驟升至27.5%,并宣布對日本商品加征14%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執行)。7月1日的表態意味著,若談判破裂,日本將面臨“基本關稅10%+對等關稅14%+新增關稅15%-25%”的疊加稅率,綜合稅率最高可達49%。這種“關稅疊羅漢”的策略,堪稱現代貿易史上的罕見案例。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據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報道,日本政府8日召開關于美國關稅措施的綜合對策總部會議,商討應對方案時,石破茂稱,“對美國宣布將加征關稅表示非常遺憾……日本政府在困難的談判中沒有輕易妥協,說出了應該說的訴求,保護了應該保護的事物。”他還稱,關稅實際生效日期是8月1日,這就代表著談判期限延長,將繼續與美國進行協商。特朗普早前多次抱怨日本沒有從美國進口足夠的汽車,而對于進口美國大米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日本都拒絕接受。
壓垮日本民眾情緒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特朗普的“廣島暴論”。 北約峰會期間,他公然將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與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相提并論:“看看廣島,它結束了一場沖突。 ”廣島市議會緊急通過抗議決議,原子彈受害者團體聚集在和平紀念公園,舉牌要求特朗普道歉。 但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的回應耐人尋味:“原子彈導致人道主義災難……但歷史評價應交由專家。 ”這份隱忍背后,是日本安全命脈捏在美國手中的無奈。
日本首相石破茂(資料圖)
想當初美國積極推動印太戰略的時候,日本是美國的急先鋒,在多個領域積極配合美國的戰略,最近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為日本參議院選舉造勢,期間就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從而在力挺美國的印太戰略。石破茂提出了提升日本的軍事力量,從而可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凸顯了日本政客的險惡意圖。日本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在美國積極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時候,日本是義無反顧沖到了第一線,從日本擁有兩艘航空母艦,以及擁有僅次于美國的F-35A戰斗機規模就可以看得出來。但美國似乎并不領情。
值得關注的是,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1日報道,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將于2026年1月在南鳥島周邊海域啟動稀土試驗性鉆探。該機構將利用“地球號”鉆探船,抽取位于海面下5500米深處含稀土的泥漿,若能成功則將成為世界首例。在全球稀土生產大部分由中國承擔的背景下,日本此舉旨在推動國產稀土資源開發。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底分布著富含稀土的泥漿與巖石。僅在南鳥島周邊,稀土儲量便達1600萬噸,規模居全球第三位。
日本海上稀土實驗性鉆探(資料圖)
學界測算顯示,深海稀土開采成本約為陸地100倍,且日本缺乏高效冶煉技術,提取純度難達軍工標準。環保組織警告,開采可能擾動含重金屬的沉積物,威脅南鳥島所在的全球重要漁場。對此JAMSTEC回應稱,已建立環境監測體系,首階段僅作技術驗證。在全球稀土產量69.2%集中中國的背景下,日本這場"海底淘金"能否突破技術經濟雙重壁壘,或將重塑未來資源競爭規則。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專家表示:"深海開采是趨勢,但十年內難以撼動陸地稀土供應鏈主導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