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市一所小學發布的一篇慰問宣傳文章引發網友熱議。
本來是想搞點正能量,沒想到卻惹來一身黑。
文章中提到,慰問團隊前往一名貧困生家中,送上了書包、被子等物品,并與家長深入交流,了解家庭實際困難,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努力學習。
如果到此為止,一切都還算正常。
然而,有眼尖的網友在文章配發的照片中看到,這名“貧困生”家里竟然裝有旋轉樓梯,連通向二樓。
網友們不由得質疑,該名“貧困生”家里疑似裝修豪華,乍看也不像是條件困難到需要被救助的家庭。
更讓人迷惑的操作來了!
面對公眾的質疑,該小學與上級教育部門竟然都沒有統一口徑,給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回復。
學校方面稱,學校慰問的那名學生實際上并不是貧困生,而是一名“特殊學生”。
而當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卻言之鑿鑿的表示,經調查了解,該名學生確實是貧困生,配圖中的房子是孩子的舅舅家,“孩子一放假就去了舅舅家”。
這就讓人奇怪了,一件事有兩個解釋,我們應該信誰?
學校工作人員所說的“特殊學生”,不是家庭貧困,那到底是特殊在哪里?
學校對貧困學生進行慰問,難道僅僅是寫一篇宣傳文章這樣的表面功夫,都不需要核實嗎?
當面拍照片,如此豪華的裝修都沒有疑問,拍了連審核都沒有就敢直接發出來,一點都沒有考慮到公眾的感覺,這也難怪網友們無法接受。
更奇葩的是,面對質疑,學校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教育局好歹找說了“舅舅家”,學校就敢信口開河的用“特殊學生”來搪塞公眾。
到底是誰給了他們張口就來的底氣?
實際上,貧困生被曝不貧困,已經不是發生了一次兩次,搞笑的在于,這樣的案例大多還都是學校自己曝光出來的。
就算是在舅舅家,為什么發文的時候不說清楚,非要等到負面輿論發酵,用刪文的方式把輿論搞大。
這事需要搞清楚,到底該生是不是貧困生,如果的確是拍攝地點的誤會,學校解釋清楚也就行了。
如今公眾擔心的是,怕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讓真正的貧困生得不到該有救助。
對此,當地教育部門需要主動介入調查,把整件事的流程重新梳理,看看到底有沒有違規, 把真相講清楚,從而消除負面影響。
如果確實存在問題,對相關責任人不能輕拿輕放。
不是貧困生,這個學生是怎么評上的,誰給他開了后門?當地教育局的解釋又該怎么看待?
如果確屬貧困生,那學校為什么解釋成“特殊學生”,這背后有什么貓膩?
這些疑問,需要一個確切答案,不然貧困生救助制度的公信力將會蕩然無存。
點贊、關注、轉發、在看都是鼓勵,喜歡點個關注吧
封面·配圖 / 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新聞晨報】晨時評 | 豪宅里慰問貧困生,反復變更的回應消耗公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