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琛
2025年7月的青島,熱浪滾滾。氣象局的數據是35℃,一些地方的體感溫度,沖到了40℃。
7月6日清晨7點半,青島大學浮山校區瀅園宿舍的大門,遲遲沒有打開。
兩個準備出門的學生覺得不對勁,去敲宿管值班室的門。敲了半天,里面悄無聲息。
他們從窗戶向里望,一股灼人的熱氣迎面撲來。58歲的宿管張大爺(網傳其名為張培生)躺在床上,已經失去了意識。
學生們報警,叫救護車,通知學校。等急救人員趕到,確認人已經沒了。
警方后來給出的結論是,初步排除刑事案件。
張大爺值班和居住的地方,是一個不到十平米的鐵皮小屋,像個蒸籠。里面沒有空調,只有一臺老舊的電風扇。
有人后來拿著溫度計進去,測了一下:
讀數是43.2℃。
世界衛生組織有過科普,當氣溫超過35℃,電風扇非但不能降溫,反而會像吹風機一樣,加速人體水分蒸發。
就在悲劇發生前一天,青島的最高氣溫是37℃。學生們回憶,那天張大爺已經出現了惡心、嘔吐的中暑前兆。
更早幾天,有人拍到他用濕毛巾敷在額頭上降溫。
他不是不知道熱,也不是沒有降暑的辦法。學生們在他抽屜里,找到了一盒未開封的藿香正氣水:
但已經過期了三個月。
他也曾對學生解釋過,為什么自己寧愿忍著也不愿添個空調:
線路老化,怕開空調跳閘,影響學生用電。
就在張大爺被發現離世的同一個早上,同一個宿舍區,一名學生也因中暑暈倒,被救護車拉走了。
在青島大學,幾乎人人都認識張大爺。他在這里干了很多年,是個樸實得掉渣的老好人。
他生活極度節儉,身上的衣服鞋子,很多是畢業生離校時不要的,他撿回來自己穿。
學生們用了很多詞來形容他:貧窮、善良、寬容、樂于助人、任勞任怨。
他的本職工作是看門,但他管的事,遠比一扇門要多。
宿舍的燈不亮了,下水道堵了,學生的電動車壞了,只要找到他,他總會笑著去幫忙,從不收一分錢。有一次宿舍墻壁漏雨,他:
自己掏錢買來膩子,一點點給學生補好。
他把這些離家在外的孩子,都當成了自家人。
除了學生,他還把愛心分給了校園里的流浪貓。他是這里有名的:
貓爸。
小小的鐵皮屋里,一度養了十幾只貓。盡管自己收入微薄,他還是會省出錢給貓買貓糧、買驅蟲藥。
盛夏的夜晚,他常常坐在門口的長椅上乘涼,身邊圍著一群嬉鬧的小貓。
學生們說,他會把那臺唯一的電風扇,對著貓吹,可能他覺得:
貓比他怕熱。
張大爺去世后,他養的貓一度不知去向。學生們很擔心,自發組織了“貓咪護衛隊”,輪流投喂,延續著大爺的愛心。
張大爺的死,在第二天凌晨,換來了青島大學官方微博的一則《情況說明》。
時間是7月7日,1點28分。
通報里,學校對他的離世“深感痛心和惋惜”,并表示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在對他的身份描述上,用詞很謹慎。他被稱為:
物業工作人員。
這個稱謂意味著,他并非學校的正式員工。
有媒體致電青島大學招生辦,得到的回應充滿了無奈的客氣。
工作人員說:
我們深感痛心,但無能為力。
記者們繼續追問,聯系到學校一位值班人員。這位工作人員對“中暑去世”的說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在屋里,也沒覺得那么熱呀。
與此同時,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在網上發酵,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張大爺生前被拖欠了八個月的工資。
這個月薪只有兩千余元,一年365天幾乎無休的老人,最終的身份成了一個謎。
當媒體向青島大學主要的物業服務商山東明德物業求證時,對方迅速發表聲明,撇清了關系。
聲明說,逝者所在區域并非該公司負責,人也不是他們的員工。
于是,最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一個在學校工作多年、人人都認識的宿管,死后,學校和幾家物業公司都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員工。
張大爺的死,將青島大學宿舍的空調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實上,早在2024年,校領導就承諾過要為學生宿舍安裝空調。今年年初,學校還公布了7300臺空調的:
采購計劃。
悲劇發生后,校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學?!敖衲晔罴匍_始安裝空調”,工程已經啟動:
并且,校方特別強調,此事與張大爺的離世“并無關聯”。
但學生們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張大爺去世的當天下午,宿舍樓下的空調安裝工程,似乎連夜加快了進度。許多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說,這是他用生命換來的清涼。
憤怒的情緒,在一條被挖出的舊聞里達到了頂點。有媒體報道,早在2024年,青島大學留學生公寓的空調覆蓋率,就達到了100%:
而當時,本土學生宿舍的覆蓋率是31%。
人們想起了這所大學斥巨資舉辦的畢業晚會,舞臺燈光璀璨,也想起了行政樓里早就吹出的習習涼風。
張大爺去世的那個傍晚,學生們自發來到他生前值守的小屋前。門口很快擺滿了鮮花、蠟燭和寫滿思念的卡片。
一張卡片上,字跡很稚嫩,寫著:大爺,下次回母校,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空調,還有對每個生命的尊重。
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新華社的評論說,高溫之下,沒有“臨時工”和“正式工”的區別。市場化的媒體則深挖細節,那碗餿掉的清水面,那個43.2℃的:
鐵皮房。
輿論場上,悼念、憤怒與追問交織。
然后,一些東西開始消失。微博上,“青島大學宿管大爺疑中暑去世”等兩個熱門話題標簽,變成了灰色,無法查看。
青島大學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悄悄:
關閉了評論區。
但這并不能阻止人們的討論。在知乎,在抖音,在各種無法被輕易關閉的角落,人們仍在追問責任,反思制度。
律師們從法理上分析,即使是外包關系,學校作為場所提供方,也負有不可推卸的安全保障義務。
這場悲劇,也確實推動了一些遲來的改變。不遠處的另一所山東高校,煙臺南山學院,在事件后火速宣布:
啟動專項資金,為所有宿舍樓安裝空調。
青島大學的專項工作組,至今沒有公布調查結論。關于他到底屬于哪家公司,關于那八個月的工資,都還沒有答案。
張大爺生前,曾出現在學校的官方宣傳視頻里,笑容和藹,是勤懇奉獻的完美形象。
他死后,成了一個身份不明的“物業工作人員”,一個棘手的法律難題,和一個需要被小心管控的輿情事件。
一所大學的溫度,或許不只體現在校訓的宏大和建筑的巍峨。也體現在,它如何對待那個在酷暑中,為它看守大門的人。
寫于2025年7月11日
我的微信:LEELOVEPHOEBE
我的郵箱:lixunhuang@protonmail.com
lixunhuang1996@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