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天公布的江蘇省2025年高考提前批投檔線中,我們發現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和上海海關學院的部分專業組投檔線竟然高達657分,在所有提前批招生高校中僅次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超過了C9名校南京大學。
1)
能考上南京大學這樣一流985大學的學生,為什么放棄就讀名校的機會,轉而選擇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上海海關學院這樣的“雙非”高校呢?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編制和身份”。
“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公務員”這句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調侃正在變成大家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如今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超過1200萬,就業的焦慮感就像一塊沉重的“千斤石”,壓在每個家庭的心頭。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穩定”二字的分量被無限放大,一份旱澇保收的“鐵飯碗”,吸引力遠超虛名與光環。而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作為中央辦公廳所屬的唯一高校,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家核心部門,成為擁有公務員身份的工作人員,這在當下就業環境中,是非常難得的。數據顯示,北京電子科技學院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6.47%,而且不少人能留在北京,甚至進入中央部委。
上海海關學院亦是如此,該校作為海關總署唯一的直屬高校,畢業生進入國家機關的概率非常之高。以2022屆畢業生為例,進入黨政機關的比例高達43.11%,碩士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1.54%。在海關總署2025年度擬錄用的2679名公務員中,上海海關學院本科畢業生多達444人,占比16.57%,“斷層式”領先(排名第二的院校被錄用52人)。
簡而言之,選擇上海海關學院幾乎等同于一只腳踏入了國家海關系統的大門。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就業前景好”的問題,而是一條從大學到職業的、清晰可見的“專屬VIP通道”。
其實,對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上大學就是為了有好工作,當考上一所大學就能化解未來四年、乃至數十年最大的職業焦慮,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崗位,那放棄C9名校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2)
時代變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雙非”高校憑借在特定領域的深耕展現出不輸于、甚至超越重點大學的專業實力。
比如南京工業大學,該校擁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化工安全工程等專業在2025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位列全國第一,還前瞻布局機器人工程、柔性電子學、智能制造等新興交叉專業;揚州大學的實驗動物學、動植物檢疫等專業,做到了全國頂尖,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獸醫學畢業生在生物醫藥企業起薪高于行業均值20%,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它們的成功表示,在高等教育的廣闊天地里,綜合性的“巨無霸”值得尊敬,但“小而美”的“單項冠軍”同樣擁有自己的尊嚴和不可替代的價值。
未來的大學評價體系不會再那么單一,多元化、網狀化是發展方向。大學對考生和家長的吸引力,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排名、規模、論文數量等,而是取決于它能否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價值、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熟人家的孩子高考成績非常好最后選擇“雙非”大學的嗎?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