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接連拋出令人咋舌的言論,一邊指責中國給新德里帶來“巨大痛苦”,一邊又抱怨國內稀土不夠用。
印度陸軍副參謀長辛格
印巴沖突的硝煙散去不過兩個月,印度軍方又將沖突失利歸咎于中國。
印度陸軍副參謀長辛格在內部會議上,宣稱中國實際上正在利用巴基斯坦“給印度造成痛苦”,在印巴沖突中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支持。
甚至指責中國將沖突現場當作“試驗場”,測試各種新型武器系統,這種“全方位援助”讓印度在軍事對抗和停戰談判中處處被動。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首先明確,中巴是傳統友好鄰邦,防務安全合作是兩國正常合作的一部分,不針對第三方。
這句話理清了幾個關鍵事實:其一,中巴合作并非臨時起意,而是基于長期互信的傳統,早在1963年兩國就簽訂了《中巴友好合作條約》,防務合作是其中應有之義;
其二,“不針對第三方”的表態,實則是在提醒印度:若覺得受到“影響”,更應反思自身為何會將正常的雙邊合作視為威脅。
而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支持,也是光明正大的正常軍貿合作。
況且,中國武器一旦交付巴基斯坦軍方,就屬于巴方財產,與中方不存在從屬關系,至于所謂中國提供支持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就在印度軍方指責中國的同時,印度國內面臨著稀土短缺的困境。
據印度《德干先驅報》消息,中國收緊稀土出口,讓印度汽車行業陷入危機,中國控制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永磁體加工產能,而印度汽車行業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永磁體。
行業出口商表示,若稀土永磁體短缺問題得不到解決,多家汽車制造商可能從8月起面臨生產中斷,印度工業聯合會主席梅馬尼直言,在汽車行業,問題比目前顯現出來的還要嚴重。
為了解決稀土問題,印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印度進出口銀行的報告指出,印度礦產加工能力有限,限制了對國內儲備的挖掘,還面臨稀土方面技術人才缺乏、礦區基礎設施落后等挑戰。
不難看出,印度的矛盾心態在對華政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軍方渲染“中國威脅”以爭取更多國防預算,甚至前幾日還聲稱不用中國一個零部件;
但另一方面,工業界又不得不依賴中國供應鏈,印度也已證實正與中方接觸尋求稀土供應解決方案。
中國的立場始終清晰:中巴合作不針對第三方,而稀土出口管制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正當舉措。
印方指責中國,從政治層面看,印度國內面臨諸多問題,如通貨膨脹、制造業發展受阻等,莫迪政府試圖通過“對外勝利敘事”來凝聚民心,繼續轉移國內矛盾。
但在經濟層面上,印度雖然有一定的稀土資源,但由于自身技術和基礎設施的限制,無法有效開發利用,在全球供應鏈中過度依賴中國,一旦中國收緊稀土出口,印度的相關產業便受到嚴重沖擊,印度又不得不為此感到“焦慮”。
不過,印度應該正視自身的問題,而不是無端指責他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