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鬧了一個國際大笑話
就在上周,德國外長辦公室的門被摔得啪啪響。
這事兒從紅海一束光說起——德媒炒作了整七天的"中國軍艦用激光瞄準德國偵察機",結果被中國國防部一句"根本不在場"直接錘翻。
現在全世界都盯著德國國防部問:你們飛機到底去了哪?
整件事的離譜程度堪比諜戰片穿幫鏡頭。
7月2日,德國包租的民用偵察機在紅海遭遇"激光攻擊",五天后德國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發飆,歐盟跟著起哄架秧子。
可到了7月10號,中國直接把證據拍在桌面上:海軍護航編隊全在亞丁灣,激光設備根本沒開機。
德國人說的紅海坐標跟我們差了上千公里,這鍋實在甩得有點歪。
這里頭透著一股奇怪味道。
德國偵察機非要往中國軍艦身邊湊,像極了放學路上堵人的熊孩子。
更蹊蹺的是這些偵察機掛著歐盟"盾牌行動"的幌子,實際由民航公司外包經營,坐班的德軍官兵就像網購的觀光團。
這種操作好比讓外賣小哥替警察查酒駕,碰上事連報告都寫不利索。
歐盟最近的行為更像在演雙簧。
激光風波還沒理清,馮德萊恩轉身就在布魯塞爾念叨中國補貼問題。
可數據不會說謊——歐盟自己未來十年要撒1.44萬億歐元補貼,光農業補貼就吃世貿組織四張紅牌。
現在倒打一耙說中國產能過剩,活脫脫賊喊捉賊。
商務部發言人那句"少焦慮多行動",就差沒當面戳破歐洲老爺們的玻璃心。
要說德國這次烏龍事件,活脫脫就是當代版刻舟求劍。
開著GPS都能記錯海域坐標,專業程度連釣魚佬都不如。
這要是換美國軍艦在場,德國偵察機估計早就被電磁干擾整癱瘓了。
所以說到底,某些歐洲政客還端著十九世紀的殖民者架子,總想著對別國軍艦指指點點,卻忘了幾百萬在歐華商天天給他們交稅。
中歐關系現在就像沒對好焦的望遠鏡。
明明隔著六千公里太平洋,非有人幻想中國要渡海遠征。
其實疫情三年教會我們一個真理: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的國家,看誰都像敵人。
德國真要護航線安全,就該把軍費花在打擊海盜上,而不是花冤大頭錢租民用飛機搞抵近偵察。
再說現在紅海商船最需要的是護航,不是這種添亂的空中馬戲團。
激光事件揭開了歐洲對華政策的三塊遮羞布:一是情報能力拉胯到連坐標都能記錯;二是產業競爭不過就扯道德大旗;三是明明自家后院起火,非要到別人家門口找存在感。
前幾天荷蘭光刻機企業剛接到中國新訂單,轉頭政府就跟風搞出口管制,這種精神分裂式操作,難怪ASML的股票綠得跟韭菜似的。
這事給我們提了個醒:面對歐洲某些政客的戲精行為,就得像國防部那樣直擊要害。
畢竟在專業領域,再好的編劇也編不出地理錯誤。
現在最該擔心的反而是德國軍工體系——連基本的情報核實都做不好,賣的潛艇坦克誰敢接盤?要我說,默克爾當年那句"歐洲人的事歐洲人自己管",現在得改改:"歐盟的偵察機別往別人領海竄"。
說到底,國與國打交道不能總靠想象力。
從新疆棉花到紅海激光,西方某些勢力造謠的水平還停留在用PS五毛特效的階段。
這次事件倒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只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端,任他東南西北風。
下次再有類似鬧劇,建議德方先校準GPS,省得又整出"指鹿為馬"的國際笑話。
畢竟在地球儀上,紅海和亞丁灣中間還隔著個阿拉伯半島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