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上,毛主席用三個“永垂不朽”涵蓋了自1840年起到新中國成立期間,所有為爭取民族獨立而在屢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在隨后的幾年時間中,全國地方政府響應中央號召,開始針對在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建造烈士陵園。
其中河北隆華地區,有二十萬民眾集體請愿,希望在董存瑞烈士陵園完工以后,毛主席能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題詞。
毛主席一生為人民英雄題詞的次數并不少,然而這次卻選擇了殘忍拒絕。
與之對比,毛主席卻為劉胡蘭烈士兩次題詞,這讓隆華民眾大為不解。
參與此事的河北隆華民政科負責人冀興坡雖然希望落空,但最后卻說出了一句話:“毛主席沒給董存瑞同志題字,但是我卻領悟到了偉人的偉大風格!”
那么,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為何拒絕為董存瑞烈士題字?
一 董存瑞烈士陵園
1948年解放隆華縣城的過程中,董存瑞為了爆破敵人暗堡而英勇犧牲,時年19歲。
董存瑞犧牲以后,他的事跡在解放軍中廣為流傳,激勵著更多的戰士奮勇向前,直至最后將國民黨軍隊徹底擊垮。
當時中央軍委將董存瑞評為戰斗英雄和模范共產黨員,并且還將其列為經典英烈之一,可以說是解放軍中的最高榮譽。
張愛萍和聶榮臻將軍在得知董存瑞的英勇事跡以后,都先后為他題詞贊揚,稱他為“舍己為國,人之楷?!保约啊盀閲柢|的萬代英雄”。
新中國成立以后,隆華縣政府為了紀念董存瑞的偉大功績,決定在縣內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
其中有關董存瑞紀念碑的題詞是隆華二十萬民眾熱烈期待的,他們都希望毛主席能夠題詞。
隆華民眾的這一愿望并不是一種奢求,因為在過往的歲月里,毛主席就先后為許多英雄題過詞。
比如1947年的時候,劉胡蘭因為叛徒告密而被國民黨殘忍殺害,毛主席在得知以后,就為她寫下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再往前追溯,白求恩犧牲的時候,毛主席也為他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在毛主席這些題詞的英雄中,還包括抗日名將張自忠,毛主席在1940年題詞“盡忠報國!”
總結起來,毛主席一生題詞的人數很多,既有革命群眾,也有白求恩這種外國人道主義醫生,甚至還包括國民黨方面的杰出抗日將領。
按照隆華民眾的想法,毛主席是沒有理由拒絕為董存瑞烈士題詞的,可這個心愿最終還是落空了,那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當時隆華政府負責籌備董存瑞烈士陵園的是民政科負責人冀興坡。
在烈士陵園項目上報以后,他就帶著二十萬民眾的請愿信前往北京,希望毛主席能為董存瑞題詞。
毛主席政務繁忙,冀興坡第一站是去了中央辦公廳,那里的接待人員在了解事情以后,聲稱會向上級通報,冀興坡可以下周來獲取結果。
冀興坡在北京待了幾天,在第二周前往政務院的內務部等待結果,當時是內務部的部長謝覺哉接見的他。
二 一波三折的題詞
在看完那封請愿信后,當場的很多工作人員都眼含熱淚,謝覺哉稱會把信送到毛主席手里,等待最終結果。
并且當時北京正在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有的物料都很完備,為了幫助隆華縣修建董存瑞紀念碑,修建委員會專門給冀興坡提供了一塊大理石碑料。
冀興坡心滿意足地帶著碑料回到了隆華,心想過不了多久毛主席的題詞就能送到隆華,可這一等就是很長時間,一直到1957年才有了消息。
最后北京的工作人員將一張16開大的題詞交給了冀興坡,冀興坡打開一開,上面寫著“舍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大字,但落款卻不是毛主席,而是朱德。
雖然朱德作為我黨最高領導人之一,三軍總司令,題詞也無比珍貴,但還是讓冀興坡顧慮重重,為什么題詞的不是毛主席。
工作人員早知道冀興坡會這么問,就向他講出了毛主席的意見。
那就是自己曾經題詞的英雄大多都是人民,而董存瑞烈士是軍人,還是由軍隊的總司令題詞最為合適。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別看毛主席題詞很多,但是每一次都是深思熟慮后才寫下的,絕對不是誰來要求都會去題詞。
除了雷鋒、張思德獲得題詞的英雄以外,毛主席的題詞也不是僅僅局限于為革命工作和有特大貢獻的人物。
在一些人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優秀品格的時候,毛主席也會為他們題詞,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八個字。
是因為在1951年的時候,一位八歲學生陳永康,他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混進學校里的國民黨特務,并且最后幫助解放軍戰士將敵人抓捕。
三 真實原因
毛主席得知此事以后,覺得陳永康雖然年紀很小,但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勇氣已經超過很多成年人,就為他題詞這八個字,除了獎勵他以外,就是號召全國青年學習。
而在一些特殊時刻,毛主席經過慎重考慮,就會覺得不適合題詞,或者是不適合自己題詞。
比如說周世釗有一次請求毛主席題詞,主席也是拒絕的結果。
周世釗和毛主席是一生的至交好友,兩人從青年時代就相識,當時每天討論革命思想和詩書歌詞。
新中國成立以后,周世釗擔任湖南省的教育廳副廳長和第一師范校長,就請毛主席為學校題詞,以此增加一份榮譽,毛主席考慮影響不好,就選擇了拒絕。
后來湖南省政府計劃在韶山修建水利工程的時候,湖南省委就向毛主席報告了家鄉的這一民生工程,并希望主席能為工程題詞,名留史冊。
毛主席擔心自己對家鄉的這種“偏愛”會造成不好影響,所以選擇了拒絕,只是告訴湖南省政府的工作人員,等到工程有了大成績再說。
等到后來工程完工,真正實現了增益人民的結果,毛主席在后來視察的時候,湖南省委又一次提出題詞這件事,毛主席還是拒絕,并說等民眾都過上好日子再說。
由此可見,毛主席對于題詞這件事是十分慎重和認真的,很多時候都要考慮到題詞的影響,并且在題詞的時候也是真情流露,沒有太多的文辭捏造。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毛主席為了治理淮河的時候,為水利工程題詞簡單而明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因此上得出的結論,毛主席當時沒有為董存瑞烈士題詞,并不是像當時許多人暗自揣測的那樣,是認為董存瑞的功績小了。
與之相反,根據當時參與這件事的工作人員回憶,毛主席還特意讓人把董存瑞的事跡收集起來翻閱,是十分鄭重地對待。
但最后是考慮到,劉胡蘭等烈士都是人民群眾,而董存瑞是解放軍戰士,從身份上來說,董存瑞的犧牲是英勇的,也是必須要奉獻和犧牲在人民之前的。
所以最后這份題詞,毛主席認為自己并不合適,反而是三軍總司令的朱老總要更為合理。
作為紅軍之父的朱德,更能代表廣大解放軍戰士,他的題詞也能夠更好地激勵廣大戰士為人民奉獻。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冀興坡在后來回憶這件事的時候說出了一席話:“毛主席沒給董存瑞同志題字,但卻讓我領悟到了偉人的偉大風格!”
那就是毛主席的心中始終都是人民。
參考資料:
1、中國政府門戶網:《董存瑞烈士陵園》2008.11.25
2、毛澤東題詞的英雄都是誰?——浙江日報2018-04-04 11:18
3、中國軍網:《戰斗英雄董存瑞,朱德委員長親自為其題詞》2018.2.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