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不出意外的話,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即將交付美國海軍。這艘滿載排水量達12萬噸的超級巨艦,相當于將七座埃菲爾鐵塔的鋼鐵塞進船體,甲板面積堪比三個足球場,計劃搭載75架F-35C隱身戰機,組成全球最強的海上空中力量。
俄羅斯軍事專家毫不吝嗇地送上評語:“技術至少領先全球20年!”
肯尼迪號的參數配置極高。其A1B核反應堆發電能力足以點亮一座七萬人口的城市,核燃料更換周期長達50年,幾乎擁有“半永久心臟”。四條電磁彈射軌道能在45秒內彈射一架戰機,效率超越老式蒸汽彈射40%,無論是輕型無人機還是滿載的加油機都能精準彈射。
艦島設計更是科幻感十足——體積縮小30%卻集成三維全息指揮系統,搭配AN/SPY-6(V)3相控陣雷達,探測范圍翻倍。艦上人員精簡至4600人,靠智能系統調度戰機與彈藥,人力需求比尼米茲級銳減600人。
然而這艘耗資140億美元(相當于兩艘中國山東艦的造價)的巨艦,建造過程卻如同一部“高科技翻車實錄”。
電磁彈射測試中,戰機時而墜海時而因過載震碎起落架,飛行員直言“每次彈射都像在賭命”;
全自動彈藥運輸系統頻繁罷工,導致艦載機陷入“有槍無彈”的尷尬;
僅維修故障馬桶就豪擲2300萬美元,被網友調侃“廁所比別國戰艦還貴”原定2022年服役的計劃一拖再拖,服役時間至今懸而未決。其首艦“福特號”更是前車之鑒——服役五年后才勉強形成戰斗力,期間彈射器故障率高達1/400次,被譏為“最貴擺設”。
面對美國的巨艦威懾,中俄亮出截然不同的應對策略。
中國福建艦雖噸位稍遜(8萬余噸),但采用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創下連續6000次無故障的紀錄,彈射穩定性碾壓美制系統。
從下水到海試僅用1年半,效率遠超肯尼迪號的十年磨一劍。更關鍵的是,殲-35隱身艦載機已進入試飛階段,配合東風-21D反艦導彈構建起“區域拒止”網絡。
俄羅斯則專注“非對稱打擊”——用肯尼迪號造價的五分之一批量部署“鋯石”高超音速導彈,速度達10-12馬赫。2024年黑海演習中,該導彈在800公里外精準摧毀移動標靶,其等離子隱身套件可使宙斯盾雷達探測距離縮水60%。
當肯尼迪號在船塢中緩慢舾裝之際,太平洋西岸的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已在江南造船廠完成艦島吊裝;俄羅斯的“鋯石”導彈生產線正全速運轉。
這場博弈早已超越單純的噸位比拼——美國用140億美元堆砌的技術霸權,折射出軍工復合體的力不從心;中國穩扎穩打的電磁彈射突破與俄羅斯的高超音速殺招,則重新書寫著海洋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