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1日,在WTT美國大滿貫女單的1/8比賽中,我國國乒主力孫穎莎和王曼昱皆爆冷出局。
可能在她們輸掉比賽后,讓人惡心的一幕卻出現了,教練邱貽可遭到了粉絲們的攻擊,他們質疑邱貽可的決策。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和奧運冠軍王曼昱,在同一天止步女單16強,孫穎莎1-3不敵19歲小將陳熠,王曼昱同樣以1-3輸給前國手朱雨玲,直接沖上微博熱搜,讓無數球迷不敢相信。
從比賽過程看,兩人的失利都充滿戲劇性,孫穎莎在第二局一度展現速度優勢,但第三局失誤率飆升至30%,決勝局9平后兩次正手搶攻出界,徹底葬送比賽。
王曼昱面對復出的朱雨玲,正手失誤高達12次,反手得分率僅43%,關鍵分處理明顯失準。
而且孫穎莎賽前曾向教練組反映時差問題,但未申請調整比賽時間,導致狀態遲遲無法回暖。
這場失利打破了國乒女隊近年來的“不敗神話”,要知道孫穎莎剛剛在5月的多哈世乒賽衛冕女單冠軍,王曼昱也在去年奧運會上表現神勇。
如今兩人同時出局,不僅讓國乒提前失去奪冠熱門,更暴露了隊伍在應對密集賽程和客場壓力時的短板。
日本媒體也發文稱,“中國選手在美洲賽事的不適應癥狀比亞洲選手更明顯”,暗指訓練體系存在問題。
我認為競技體育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不確定性,但這次爆冷顯然超出了正常波動范圍。
孫穎莎和王曼昱作為國乒“雙子星”,長期承擔著單打、雙打、混雙多項重任,體能和心理的雙重透支幾乎是必然結果。
從多哈世乒賽到美國大滿貫,不足兩個月的恢復周期,還要跨越15小時時差,再好的運動員也扛不住這種消耗。
關鍵是兩人在技術迭代上似乎陷入停滯,被對手精準捕捉到反手穩定性和關鍵分處理的弱點,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信號。
但是在賽后卻出現了讓人惡心的一幕,教練邱貽可無端遭受到了質疑。
比賽結束后,最讓人不齒的一幕出現了,孫穎莎的主管教練邱貽可遭到粉絲大規模網暴。
部分極端莎粉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攻擊,指責他“一次又一次讓孫穎莎給蒯曼讓路”,甚至直言“別裝了,你會有保嬰丹”等惡意謠言。
更有甚者翻出邱貽可去年巴黎奧運會后的言論,稱他“心里有鬼”,導致師徒關系破裂的陰謀論甚囂塵上。
這些指控毫無事實依據,從訓練數據看,邱貽可本賽季陪孫穎莎特訓幾百小時,比帶蒯曼多出近一倍,直接將其反手擰拉成功率從68%提升至74%。
重慶冠軍賽期間,邱貽可即便重感冒也堅持陪練,孫穎莎更是用“門童護框”的暖心舉動力證師徒情深。
但這些事實在狂熱粉絲眼中一文不值,他們只看到邱貽可偶爾指導其他隊員,就腦補出“資源傾斜”的大戲。
這種飯圈化的暴力行為并非首次,早在2024年亞洲杯孫穎莎0-4不敵王曼昱后,邱貽可就因“臨場指揮不力”被罵上熱搜,甚至被要求“滾出國家隊”。
諷刺的是,當馬琳臨時接替邱貽可擔任場外指導時,同一批粉絲又迅速倒戈,高呼“馬導才是真命天子”,這種“教練工具人”的思維,正在嚴重破壞國乒的團隊氛圍。
粉絲對偶像的熱愛本無可厚非,但將競技體育異化為飯圈爭斗,實在是對體育精神的褻瀆。
邱貽可作為國家隊教練,需要兼顧多名隊員的訓練,不可能24小時圍著孫穎莎轉,那些要求“教練只服務一人”的言論,本質上是把運動員當成了私人財產。
可怕的是,這種網暴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教練稍有不慎就會被輿論綁架,最終導致沒人敢真正指出運動員的問題。
孫穎莎曾在采訪中無奈表示“希望大家多關注比賽本身”,但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這句話顯得如此無力。
而且這次爆冷我認為和教練沒有關系,我覺得從器材干擾到梯隊建設都有不小的問題。
美國大滿貫選用的小眾球臺表面異常光滑,導致旋轉球軌跡偏離預期,直接削弱了孫穎莎的速度優勢和王曼昱的中遠臺相持能力。
孫穎莎賽后明確提到“不適應球臺”,這種器材差異在訓練中未被充分重視,反映出團隊對客場環境的應對不足。
從多哈世乒賽到美國大滿貫,兩人經歷了七局鏖戰、時差調整、高溫適應等多重考驗,恢復周期嚴重壓縮。
孫穎莎兩場單打均陷入五局苦戰,賽后出現罕見的消極退臺,王曼昱在女單出局后僅1小時就要轉戰女雙,體能分配明顯失衡。
朱雨玲復出后強化反手銜接技術,陳熠則反復模擬孫穎莎的多拍相持節奏,兩人的戰術準備明顯更勝一籌。
反觀國乒主力,技術迭代速度滯后于對手,孫穎莎的反手變線質量、王曼昱的關鍵分穩定性均未實現有效升級。
日本年輕選手張本美和、大藤沙月等,正是通過這種針對性訓練,逐漸縮小與國乒的差距。
馬琳未隨隊出征,邱貽可需同時指導多名選手,導致臨場指導分身乏,王曼昱長期缺乏固定主管教練,關鍵時刻只能得到“現來現打”的模糊指令。
這種“救火式”的教練安排,與外協選手清晰的備戰體系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為備戰2028洛杉磯奧運新增的女雙項目,分散了兩人的單打專注度。
盡管蒯曼、陳熠等新生代表現亮眼,但整體競爭力仍顯不足,除蒯曼外,其他年輕選手在與日本新生代的較量中普遍處于下風。
國乒若想延續優勢,必須加快培養更多具備沖擊力的新生力量,而不是過度依賴孫穎莎、王曼昱等老將。
以上就是我個人分析出的一些問題,但體育競技的魅力就在于沒有永遠的冠軍,重要的是如何在失敗中吸取經驗。
還有那些在網絡上肆意攻擊的粉絲,真的該醒醒了,這種網暴的行為并不會給選手帶來什么,反而會拉低他的路人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