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na完成了在Balenciaga的完美謝幕。
再次走進位于巴黎喬治五世大道10號高級定制沙龍,秀場中的裝潢一切如舊,但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不僅是又一季高定新作的發布會,更是一場告別儀式。嘉賓座席中,即將上任品牌創意總監的Pierpaolo Piccioli已經就位,手拎經典機車包,腳上是Demna設計的夸張運動鞋,與他鐘愛的超模Vittoria Ceretti相談甚歡,各路明星嘉賓們身穿著Demna過往四季以來打造的高定造型陸續亮相,與即將發布的新系列形成了一種微妙的聯結和呼應。
在官方聲明中,Demna以近乎虔誠的態度,為自己這段非凡的職業生涯作結:“這個系列是我在Balenciaga十年生涯的完美收官之作。在追求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完美之路的征程中,我已盡可能接近那個至高目標——這正是Cristóbal Balenciaga,品牌創始人所定義的精神內核。”
第54季高級定制系列秀的開場,Demna依然選擇向Cristóbal Balenciaga先生最為輝煌的創意致敬。莊嚴典雅的純白套頭西裝配及地長裙,是1967年那套經典“一片式”婚紗的現代演繹。出色的剪裁令模特全然如同一座超現實雕塑。而曾經在婚紗作品中采用的“僅有一處縫合”的工藝,也出現在了本季的粉色“Debutante”公主裙的制作工藝中,通身只用了一道縫線,就將全球最輕的歐根紗塑造成了垂順服帖的少女禮服。
而Cristóbal Balenciaga先生在1957年的一件禮服上裝飾的花卉刺繡,這次也被Demna“回魂”在一套由亮片拼接、圖案完美匹配的裙裝與手袋上,如同復古的桌布與塑封的貼畫廣告,也喚起了Demna童年時奶奶廚房桌布的記憶。
寬大的肩部隆起,反常規的套裝比例,在Demna眼中成為對“La Bourgeoisie”(布爾喬亞風格)著裝規范重新審視的起點,本應一絲不茍的套裝領口,雙雙卷起邊緣;郁金香形翻領和高領夸張到極限,甚至成為托舉面部輪廓的一部分,這種“過猶不及”的手法,成為Demna貫穿全場的幽默元素,讓這場高定大秀不至于過分嚴肅拘謹。
結構感強烈的美第奇式與諾斯費拉圖式領口也被“嫁接”在有史以來最輕盈的風衣與針織衫上。而所謂“輕盈”,即是Demna想要在高定世界中挑戰的又一準則。通常來說,高定的繁復工藝和重工裝飾,無疑會使演繹造型的過程成為一種負擔。但這一次,他打造出了史上最輕的科技感絲質飛行員夾克,適合夏季時節的塔夫綢材質的“商務”機車夾克,以及無側縫的羽絨服與羊絨-駱馬毛混紡長大衣等非常具有日裝實用性的高定作品。
當然,秀場中出現的那套“非常合身”與數套“極不合身”的西裝造型,也是Demna圍繞輕盈這一主題展開的顛覆性嘗試。靈感來自于意大利Vincenzo Attolini開創的那不勒斯定制西裝風格,直接在面料上繪版、剪裁、縫制,使得這種意式西裝相比于傳統的英式西裝更加輕薄柔軟。這次,他選擇與那不勒斯四家由家族經營的工作坊合作開發的剪裁,邀請健美運動員John作為模特參與定制過程,并以同樣的版型和尺寸打造了9套西裝“均碼”造型,在不同的模特、藝人的身上,這些西裝呈現出迥異的空間感和垂順度,這種想法幾乎與量體裁衣的高定理念背道而馳,但Demna認為,這也是另一種“身體優先”理念的表達,“決定身體形態的不再是服裝,而是身體本身。”
如他所言:“高級定制中對經典服飾進行全新的當代詮釋,成為了我的終極衣櫥——延續了我認為這個行業存在的根本意義:它必須超越傳統舞會之外而存在。”而作為整體造型的最終呈現的lookbook形式,Demna并沒有選擇將這些服裝置于后臺的單色背景中,而是將它們置于巴黎街頭的不同場景下進行拍攝,從折扣箱包店和五金店外的街道,到塞納河畔和Balenciaga的門店外,高定與城景的一一對應看起來毫不違和。一方面印證了所謂“當代詮釋”的觀點,另一方面亦是Demna為他眼中的巴黎留下的一份紀念。每一處都是他為之生活和感受過的、剝離了觀光客視角的巴黎。
當然,作為見證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癡迷分子,Demna覺得沒有什么比高定更能再現他心目中那個群星璀璨的黃金年代。因此他讓Naomi Campbell穿上了象征著Marilyn Monroe性感魅惑的黑色亮片Diva禮服;為Kim Kardashian打造了一件刺繡羽毛仿貂皮大衣,和一件Elizabeth Taylor同款的絲綢睡裙,也佩戴上了Taylor最具標志性的私人鉆石耳環,來自美國定制珠寶設計師Lorraine Schwartz的私人收藏,她常年為歐美明星們提供珠寶,Beyoncé、Jennifer Lopez和Angelina Jolie等人都是她的客戶。
包括這件收藏在內,Schwartz為本場大秀提供了超過1000克拉的定制高級珠寶,運用了大量的白鉆、天然祖母綠、帕德瑪剛玉(帕帕拉恰藍寶石)、粉鉆以及金絲雀黃鉆等名貴寶石打造,將好萊塢的奢靡光采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樣地,秀場中還出現了兩把工藝格外精致的扇子,這是Demna和扇子制造商Duvelleroy合作,從后者檔案館中甄選的復刻單品。它固然擁有高定版華麗考究的工藝,但更重要的是,扇子起落之中所蘊含的“扇語”,是Cristóbal Balenciaga的故鄉,西班牙貴族女性在十九世紀時的一種社交禮儀,某種程度上說,Demna再度致敬了與Balenciaga先生有關的美學視角與成長世界。
整場大秀的音樂也值得細說,開場時,過去十年來與Demna共同奮戰的團隊們集體獻聲,一一念出自己的名字,讓每一件禮服的出場都帶有些許“大功告成”的意味,而隨著Demna的聲音放出的伴奏,是Sade樂隊的經典作品No Ordinary Love,或許意在宣告著Demna及其團隊在過去十年來的心路歷程,這份愛并不簡單。
作為壓軸模特演繹無縫鉤針蕾絲禮服的Eliza Douglas,亦是Demna在Balenciaga首秀時的開場模特,換言之,他的十年借由Eliza的形象完成了創意的閉環。還記得十年前,正是Eliza踏著略顯異樣的鼓點,身穿廓形西裝走出來的那一刻,宣告了屬于Demna的Balenciaga時代正式到來。
從靜默如謎的首秀,到一次次將話題度推向新高度的時裝秀奇觀,再到如今以高定秀收官,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從后臺走出,向現場嘉賓致意,這個看似平常的流程,Demna用了十年才得以說服自己。
如果不是在Balenciaga的最后一場大秀,Demna或許不會向外界吐露心聲,“我以前從未在秀后公開露面。但這次,感覺就像是我欠我自己、欠Balenciaga,欠我們十年來在這里所做的一切。我覺得我不可能做得比這些更好了。”
這是Demna造型數最少的高定秀之一,但如前文所介紹,卻是容納要素最多的一場。他極力把所有能夠想到的心思全部融進有限的作品里,包括那套復刻了Balenciaga先生摯愛的模特Danielle Slavik于1967年穿過的一套千鳥格套裝,面料上的刺繡耗費了約7000小時,而這背后不僅是Demna的致敬,更是他克服心魔的過程。
Danielle Slavik曾在第52季高級定制秀上擔任開場模特,但Demna與她的緣分不止于此。“我常常覺得我需要為自己和身處此處找到合理的理由,”他在秀后坦陳,“后來我遇到了Danielle,她曾是Cristóbal Balenciaga的試衣模特,她一手改變了我的心態。她擁抱了我,不僅告訴我關于我的工作、我的創造力是最美好的事情,她還看到了我和Cristóbal Balenciaga之間的聯結。”換句話說,Danielle解開了Demna“配得感”的心結。
眾所周知,當年以Vetements創意總監的身份進入Balenciaga,Demna的躍升之路一直飽受爭議,他很明確地知道要接住Balenciaga先生的創意遺產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所以從進入時裝屋的一開始,他就在嘗試著“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一面是貼合大眾審美喜好的視覺奇觀,另一面則非常“虔誠”地鉆研剪裁、結構和歷史檔案,但往往,奇觀會掩蓋默默付出的心血。可不要忘記,從成衣系列的爆火,到重啟高級定制系列的成功,Demna的“羅馬”并不是一日構建起來的,那些精工細作的心思隱藏在了LED燈光的頻閃之下,末日奇想的洪水之下,暴風雪卷積而來的風浪之下,以至于我們忽略了Demna作為設計師本身,內心反而是異常敏感和不安的。
直到Balenciaga高級定制系列的重啟,Demna終于有機會把自己埋頭研究了多年的想法,以完全純粹的形式公之于眾,人們才突然發現他在高定世界中竟有如此“天賦”。但實際上,每一個需要在秀后被闡釋的彩蛋,都是Demna默默積累下的財富,就像這場大秀的觀感一樣,表面波瀾不驚,但創作的淵源之下皆是暗流涌動。
所以說,通過一場秀,甚至是一張只有正面照的lookbook去評價設計師和創意的價值,在當下這個時代無疑顯得異常草率,卻又在社交媒體快速分享更新的趨勢下看起來如此順理成章。但通過十年的歷程,我們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必要去神話Demna,從本質上說,他和秀場上的Kim Kardashian,以及他印象中縹緲的Marilyn Monroe和Elizabeth Taylor沒有區別,不過是供某個特定時代所消費和解讀的符號而已。我們所極力想抽絲剝繭而生成的一套觀點,無非是為了滿足個人邏輯自洽而拼湊的感性碎片罷了。如果沒有Demna這場秀后的真情流露,我們也不會真正了解到他的不配得感和從不為外人道的內耗,而那才是真實的他。
撰文:善來
編輯:Yijie
設計:小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