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大概沒料到,一碗加了叉燒的拉面會讓自己陷入執政以來最大的輿論風暴。他在社交賬號上發布的吃面照片里,碗里幾片厚實的叉燒肉泛著油光,配文“很好吃”,卻在日本網民的怒罵中變成了“脫離群眾的鐵證”。這場看似小題大做的風波,撕開的是日本經濟凋敝下的階層裂痕,更是民眾對政治精英積壓已久的不滿。
石破茂的“拉面翻車”,從來不是幾片肉的事。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實際工資已經連續25個月下降,物價卻在瘋漲——普通家庭連超市的五花肉都要猶豫再三,首相卻在鏡頭前大快朵頤“加肉拉面”(一碗售價千余日元,約50元人民幣)。網友的憤怒一針見血:“我們在算計明天吃不吃得起雞蛋,他在曬叉燒有多香。”
更要命的是,這不是他第一次因“吃”翻車。之前吃飯團被批“儀態粗俗”,吃面視頻被嘲“狼吞虎咽不像首相”,連“日食12碗拉面”的親民人設,如今也成了“裝出來的接地氣”。民眾的記憶里,還裝著他在APEC會議上因堵車缺席合影、坐著跟各國元首握手的“失禮瞬間”,以及“不想當首相卻參選”“選舉時睡覺”的傳言——一碗拉面,不過是把這些碎片化的不滿串成了線。
這場風波的背后,藏著日本政壇的老矛盾。石破茂在自民黨內本就根基不穩,與安倍晉三、麻生太郎派系長期不和,甚至被曝“遭二人厭惡”。這次拉面事件中,敵對勢力沒放過機會,社交媒體上瘋傳的“叉燒肉價格對比圖”(首相碗里的肉 vs 超市打折肉),不少都帶著明顯的輿論引導痕跡。連美國特朗普陣營都曾私下議論“石破茂能不能扛住安倍派系的壓力”,足見其國內政治處境的脆弱。
而更深層的推力,是日本民眾對經濟的絕望。工資連降25個月,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老年人被迫打零工糊口——當生活的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首相碗里的那幾片叉燒,就成了“精英不懂民間苦”的活靶子。有網友翻出石破茂早年說的“拉面是平民美食”,嘲諷道:“現在的平民,連加叉燒都要算著過日子。”
在日本,拉面從來不止是食物。戰后從街頭小攤到國民美食,它承載著“全民奮斗”的集體記憶(《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里專門寫過這段)。可現在,石破茂的“叉燒拉面”卻被解構出另一層意思:精英與平民的餐桌早已不在同一個世界。這像極了各國政壇的“餐桌政治”——美國前總統吃漢堡能拉好感,英國首相吃魚薯卻因“用刀叉”被批裝腔作勢,食物從來都是政治人物的“照妖鏡”。
對石破茂來說,這場風波的解藥從來不是少吃幾片叉燒。民眾憤怒的,是工資單上的數字跑不贏物價,是政客們的承諾抵不過現實。如果搞不定經濟,下次他就算喝白粥,恐怕也會被罵“浪費糧食”。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鳳凰新聞報道、社交平臺輿論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