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西山上的鳳凰樹
袁 征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城西北面,矗立著一座海拔約1700米的山峰。有人將其稱為“雞爪山”,有人將其稱為“龍爪山”,有人將其稱為“拉弓壩山”。由于未見權威記載,筆者暫將其稱作“西山”。
西山通常在紅日藍天白云下英姿勃發,偶爾在云霧繚繞中神秘潛藏。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天晴下雨,它都蒼翠蔥蘢,風光旖旎。它就像一尊有情有義的菩薩,張開雙臂擁抱城鎮鄉村,護佑千家萬戶。既令人賞心悅目,又讓人怡然自得。
遠眺米易西山(徐波 攝)
西山雖算不上景點,但行走其中同樣妙趣橫生。
西山雖不及聳立在縣城東南面那座山峰高大雄偉,但是,徒步登上西山之巔絕非易事。筆者曾在一個冬日里從政務中心出發,花了近5個鐘頭的時間,累得滿頭大汗,才終得所愿。
站上西山頂峰舉目眺望,能將藍天白云、起伏山巒、蒼松翠柏和秀麗典雅的米易縣城以及波濤滾滾的安寧河流等盡收眼底。此刻,耳旁仿佛會響起一個聲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有人雖未登頂西山,但游履至半山腰間逗留一番后,依然吟誦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
在米易西山上俯瞰米易縣城(彭芳 攝)
米易不僅是一個越冬的理想地,也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這里夏天同樣好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米易地處北緯26°陽光黃金帶,自古便稱“迷昜”,意為太陽迷戀的地方。年日照超過300天,年均氣溫20.7℃。森林覆蓋率達64.7%,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4000個。氣候干爽宜人,年均濕度長期穩定在65%左右。這一數據,已被多個權威來源反復驗證。
小暑已至,筆者與一波來自成都且自稱“最不缺時間的人”一道,帶足干糧、鹵菜、水果、礦泉水,從縣城繁華地段出發,饒有興致地朝著西山方向登踏而去。
行進途中,大伙兒發現了一種姿態奇特的樹木。經打聽,方知它們名叫鳳凰樹。這樣的樹,在成都市區幾乎是見不到的。山路兩旁的鳳凰樹在藍天白云下亭亭玉立,仙姿佚貌。它們與其他種類繁多的樹木并肩而立,將西山裝點得郁郁蔥蔥,分外妖嬈。
米易西山主峰及山間生長的鳳凰樹(王林 攝)
在朗朗晴空和陣陣山風之下,一排排鳳凰樹心領神會地扮演起了主人角色,爭先恐后地向我們招手致意。它們又像軍容嚴整、蓬勃朝氣的儀仗隊員,站著筆直的身板,列隊迎接我們到來,并引導我們繼續走向高處。
西山的小半山腰上建有一片規模宏大的住宅小區。當地人向我們介紹,這個小區是米易縣城唯一的一個洋房住宅小區。千余戶業主既有當地人,亦有外地人。他們融洽相處,共享美好生活。不計其數的鳳凰樹包圍著小區樓宇,極大地提升了這片住宅的品質。
米易西山小半山腰上的住宅小區(郭玉瑛 攝)
小區上方,建有一個“清源水業供水車間”。遠處晃橋水庫積蓄的水和近處山下安寧河流淌的水,便是經過這個供水車間凈化加工成高品質自來水后,供城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商家使用的。這個供水車間的周圍,同樣生長著茂密的鳳凰樹。青翠碧綠且幾乎一塵不染的鳳凰枝葉,仿佛在告訴人們,這家企業生產出來的自來水絕對純凈。
再往上,零零星星居住著一些農戶。村民們在山上要么飼養豬、羊、家禽,要么種植糧食、蔬菜,要么種植柑橘、芒果、香蕉等水果,要么養殖蜜蜂……他們祖祖輩輩在西山上耕耘,收獲辛勞,其樂融融。
米易西山上的香蕉林(孔海京 攝)
因為西山是塊風水寶地,一些居民為祭奠先人在高處建造了墳塋。一株株鳳凰樹并不加以避諱,照樣站立在旁。
茂密的植被既是養眼養心的絕美景物,亦是山林大火的重要防備對象。米易縣消防部門不時派森林消防人員登上西山開展宣傳、檢查、糾正違章用火、排查整改隱患等工作,確保了山林安全。
不知哪位眼光獨到的經營者在西山小半山腰上開辦了一家山舍小院,主營中餐、銅火鍋、大簽燒烤等美味佳肴。“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排排鳳凰樹已為“香香嘴”們指明了方向。不少食客驅車前往聚餐,不時造成這一帶交通堵塞。
經過暑期陽光的照射和夏日雨水的滋潤,西山上的鳳凰樹奮力生長,陸陸續續綻放出鮮艷奪目、明亮似火的花朵。朵朵紅花宛若從天而降的火鳳凰,密密麻麻站上枝頭,金翠耀眼,美不勝收。
米易西山上的鳳凰樹(袁韌 攝)
鳳凰,又作“鳳皇”,亦稱鳳鳥、丹鳥、火鳥、鹍雞、威鳳,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對鳥類神獸組合。有雌雄之別,雄為“鳳”,雌為“凰”,兩只鳥合稱為鳳凰。鳳凰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圖騰之一。
據《山海經》記載,鳳凰二鳥的形狀像是普通的雞,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斕的羽毛,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
關于鳳凰的動物學原型,坊間眾說紛紜。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與孔雀有很大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鳳》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鳳凰的形象作為火炬接力的標志設計,象征通過火炬接力把北京奧運會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遍全中國,帶給全世界。火炬接力圖形所選鳳紋,出自傳世寶物明代御賜秦良玉平金銹龍鳳袍。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請纓抗清,此件龍鳳袍就是皇帝為獎勵她在作戰中的功績而御賜的。
香港鳳凰衛視的臺標成功借鑒了中國傳統的鳳凰紋樣,采用中國特有的結構形式,一鳳一凰振翅高飛,同時用兩只飛翔盤旋的鳳凰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的互補和交融,充分體現了該媒體的特點。
米易西山上的鳳凰樹(袁儉 攝)
“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這句話,便是文人墨客對鳳凰樹樣貌的描述。
鳳凰樹別名火樹、紅花楹、鳳凰花、火鳳凰、金鳳花、紅楹,是豆科鳳凰木屬高大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粗糙。二回偶數羽狀復葉互生,矩圓形,兩面均被柔毛。傘房式總狀花序,花大,花瓣5枚,圓形,鮮紅色。莢果木質,扁平帶狀,黑褐色。花期5—8月,果熟期10—11月。
鳳凰樹原產馬達加斯加島及熱帶非洲,為馬達加斯加的國樹、國花。世界熱帶地區廣為栽培,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栽培較多。生長快,根系發達,抗風力強,且抗空氣污染。
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鳳凰木最初引入中國可能是在澳門的鳳凰山上。因其花繁色艷,被人熟知后,因地取名為鳳凰木。廈門市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大量引種鳳凰木,1986年定鳳凰木為市樹后,廣泛應用于庭園、行道綠化、園林配置等,并于1996年成功引種鳳凰木黃花品種——黃金花鳳凰木。攀枝花市于1977年開始引種栽植鳳凰木,因其生長迅速、樹冠優美、花色艷麗,在城市建設中擁有良好的景觀效應,受到廣大群眾喜愛與熱捧,1985年栽種量達200余萬株,成為城市綠化中的主要樹種。
鳳凰樹皮富含單寧,可用于生產染料。木材緊致,質輕彈性大,耐腐蝕性強,可作為優良的樁木材料。
鳳凰樹雖成名于美麗鮮艷的外表,但它絕對不止長得好看,它的一些其他功效價值依然值得人們關注。鳳凰木樹皮、樹根皆可入藥,花和種子有毒性,《海南植物志》中對其相關功效都有系統敘述。
米易西山上的鳳凰樹(袁映 攝)
走累了,大伙兒在鳳凰樹下席地而坐,補充能量,養精蓄銳。
陣陣山風拂面,好個爽快。米易就是這樣,盛夏時節哪怕烈日當頭,只要走到樹蔭下,便會褪去暑熱。
有人自我調侃:“我的腳桿曬得漆麻大黑,不曉得補進了好多鈣!”
有人欣然顯擺:“我身上原先長了好多濕疹,來米易后車溝子就不見了!”
有人默默祈愿:“鳳凰花開季,唯愿吾孫前程似錦!”
說話之間,黃昏時刻來臨。色彩斑斕的云層布滿天空,夕陽輝耀著西山上的原始森林。佛頭般的峰巒身披燦爛晚霞,別顯葳蕤。火焰般的鳳凰花振翅飛舞,“欲與天公試比高”。
有人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潮,吟誦起葉劍英元帥的詩句:“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夕陽下的米易西山(曾成 攝)
下山途中,筆者望著姹紫嫣紅的鳳凰花遐想開來。外地眾多殷殷期盼子女成才的家長們,實在該帶孩子到米易來度個假、避個暑。小家伙們在川西南大自然的懷抱中轉轉山,練練腿,乘乘涼,吸吸氧,賞賞花,養養心,或許日后真的會成為展翅高飛的“火鳳凰”!
2025年7月10日于米易縣
參考資料:
1.《鳳凰》,百度百科。
2.《鳳凰木的功效作用,絕不止長得好看》,百度百科。
3.《攀枝花市清源水業有限公司》,天眼查,2025年4月8日。
4.《攀枝花市地情》,四川省情網,2023年11月28日。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閬中,現居成都。退休前為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巡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