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1日訊 在濱州市陽信縣流坡塢鎮東商村村委大院里,一群剛剛放了暑假的中小學生,正圍在展板旁,聽鄭德章老人講述自己與剪報的故事。眼前的這位老人雖已年近九十,但說起展板上的一份份剪報的來歷,還是滿眼的光芒。
鄭德章出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知道不識字的苦,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可受家庭條件所困,小學畢業后他便告別了課堂。然而,他讀書、學習知識的渴望卻從未停止。身邊的舊書、別人丟掉的舊報紙他都會看,即便如此他所能接觸到的文字還是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由此便養成了制作剪報的習慣,把自己喜歡的內容剪下來,收集起來,反復地閱讀,溫故知新。
新中國成立后,鄭德章參軍入伍,接受了部隊的鍛煉和教育。復員回到家鄉后,他在村里做起了代課老師,由于他的表現出色,被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1年,他回村當起了村黨支部書記,讀報紙、做簡報的習慣更是幫上了大忙。
只要在報紙上看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重要的會議精神,他都仔細地裁剪下來,整理到自己的剪報集里。這些剪報,他不僅自己經常翻閱,還時長拿出來向村里的鄉親宣讀。在黨的好政策的引領下,他帶領大伙一起搞水利建設,清淤挑溝,保障農業豐產豐收;和村民一起統一宅基規劃,村容村貌逐步改觀,村民生活環境逐漸改善;籌措資金修整柏油馬路,方便村民出入;他還鼓勵年輕村民外出打工、創業經商,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23年的村黨支部書記生涯,東商村變得越來越美,村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甜,他收集的剪報集也越來越厚。里邊一張張泛黃的報紙,記錄著歷史,見證了國家、社會的各個發展階段,同時也記錄著村子在時代變遷中所踏出的堅實腳步。
退休之后,鄭德章更有了時間梳理以前收存的剪報和相關資料。他對幾十年來收集的剪報進行了分類,分別整理出“日寇罪行”“打響抗日第一槍”“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等主題,讓觀眾從歷史脈絡中發現的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他還將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英雄楷模的相關報道單獨梳理出來,讓讀者從英雄楷模事跡中發現砥礪前進的不竭動力。流坡塢北街阻擊戰、洪家洼伏擊戰、軍政大學在流坡塢等,這些發生在當地的歷史事件的記載,更是成為了解陽信過去的珍貴史料。
他先是把這些簡報做成展板放在自家院子里讓家人看,都說挺好。隨即,他便把展品送往村委會擺出來,兩委班子、黨員、村民都來看。觀看者在感嘆他的耐心和用心的同時,也開始向他提供一些資料,讓簡報內容更加豐富。
鄭德章的剪報展出活動,像一股春風迅速擴散,由一個村傳到周邊村,由村子傳到學校,由學校傳到社會。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附近中小學的師生來了,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來了,流坡塢鎮的機關干部和上級領導也來了。
現在鄭德章更忙了,除了整理資料準備為村里撰寫村史外,他還經常被聘請去學校、機關講課,講述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年輕人知道本地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在宣講時,他時長囑咐年輕人要不忘初心,永懷黨恩,把家鄉建設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昌盛。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濱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