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摘要】
1、新能源專修店起火引熱議
2、上半年新能源新車降價力度達到12%
3、到2030年或僅剩15家電動汽車品牌存活
4、蔚來江淮合資公司解散,代工合作模式成歷史
5、6月新能源市場滲透率超50%
獨立售后
1、采埃孚首臺新能源減速器下線,加速在華電動化布局
7月2日,上海采埃孚變速器有限公司宣布其首臺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減速器產品正式下線,并將交付給一家國內領先的汽車制造商。這標志著采埃孚在本土化新能源動力系統解決方案領域的關鍵突破,進一步深化了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布局。
采埃孚集團電驅傳動技術事業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馬迪莫表示,該項目展現了亞太區團隊在本地化研發、項目管理、采購與制造等方面的卓越能力,體現了采埃孚亞太區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技術實力。
2、新能源專修店起火引熱議:修好坐牢,修不好傾家蕩產?
近日,廣東某新能源車專修店突發火災事故,維修車間內迸發火光并伴隨異響,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眾所周知,新能源車維修過程中存在安全風險以及法律風險,其高壓系統在維修時操作不規范容易引發短路或火災。業內形象描述為"修好了坐牢,修不好傾家蕩產"。
涉事店負責人表示,新能源維修屬于高危行業,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定要把消防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能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緊急止損。事件為后市場敲響安全警鐘,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已成當務之急。
主機廠-4S
3、6月汽車保值率出爐
據汽車行業關注消息,7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5年6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報告顯示,6月各級別三年保值率均有所下滑。
具體來看,三年保值率最高的依然是MPV級別,為57.6%,但環比5月下滑1.5%。此外,小型車、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小型SUV、緊湊型SUV、中型SUV、中大型SUV保值率均出現環比下滑,分別環比下滑0.6%、0.2%、1.0%、2.2%、0.5%、1.1%、1.5%、0.8%。
報告指出,6月各級別保值率下滑與新車降價有關,二手市場難以擺脫新車影響。從環比跌幅來看,6月中大型車跌幅比較明顯,由56.2%的三年保值率下滑至54.0%。
4、野馬汽車變更高管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德金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經理,由李世偉接任,同時多位高管發生變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雷丁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德金卸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由李振民接任并擔任經理、財務負責人。
5、華泰汽車集團被執行5億余元
天眼查法律訴訟信息顯示,近日,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增2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合計5.06億余元,被執行人還包括榮成華泰汽車有限公司、張秀根等,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新能源
6、乘聯分會崔東樹:上半年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達到12%
2025年1~6月份,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2.3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2%。6月份,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5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0.4%的較低水平。
2025年1~6月份,常規燃油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7萬元,降價力度達到8.9%。6月份,常規燃油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4萬元,降價力度達到8.6%。
2025年1~6月份,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2.1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1.4%。6月份,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5萬元,降價幅度達到9.9%。
7、6月乘用車零售增15%,新能源市場滲透率超50%
7月3日,乘聯分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6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203.2萬輛,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5%。今年以來累計零售量為1,084.9萬輛,同比增長10%。同時,6月份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量為247.3萬輛,同比去年增長14%,環比增長7%,今年以來累計批發量為1,326.3萬輛,同比增長12%。
在新能源市場方面,6月份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量為107.1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5%,環比增長4%,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滲透率達到52.7%。今年以來累計零售量為542.9萬輛,同比增長32%。
6月份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量為125.9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8%,環比增長3%,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滲透率為50.9%,今年以來累計批發量為646.5萬輛,同比增長38%。
8、129家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到2030年或僅剩15家存活
據蓋世汽車消息,知名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129家品牌中,到2030年僅15家能實現財務可持續發展,因為殘酷競爭將引發中國汽車行業洗牌,多數品牌將被迫退出市場。
AlixPartners于7月3日指出,至2030年,15家頭部品牌將占據中國純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約75%的份額,每家品牌的年均銷量預計將達到102萬輛。不過,該報告尚未透露具體品牌名單。
外媒稱,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目前正面臨價格戰和嚴重產能過剩的雙重挑戰,這都給企業盈利能力帶來了巨大壓力。數據顯示,除了比亞迪和理想汽車之外,其他上市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均未實現全年盈利。
9、華為調整鴻蒙智行銷售模式,知情人士稱仍主導銷售、營銷、服務
7月6日,據新浪財經報道,華為正在調整汽車業務,鴻蒙智行旗下的智界、尚界和享界品牌正由合作車企籌備建設品牌專屬銷售網絡。這一變化意味著銷售和售后環節將不再完全由華為負責,而是通過合作車企和經銷商進行布局。
知情人士表示,此舉意在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整體商業模式并未發生變化,華為仍會主導各品牌產品的銷售、營銷和服務。
此前,6月中旬已有消息稱智界和尚界將設立獨立銷售渠道,并且在5月舉辦了專網經銷商招商大會。其中,全國第二大經銷商永達汽車已參與尚界專網建設。
10、蔚來江淮合資公司解散,代工合作模式成歷史
7月7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新增注銷備案公告,注銷原因為“決議解散”,公告期為6月10日至7月24日。市場分析認為,隨著蔚來實現獨立生產,該公司的代工合作模式不再適用,因此雙方決定解散。
據悉,蔚來與江淮汽車的合作始于2016年,蔚來旗下車型由江淮汽車代工生產。2023年末,蔚來收購了江淮的第一先進制造基地和第二先進制造基地的生產設備和資產,獲得了造車資質,因此不再需要代工合作模式造車,合資公司決議解散也在情理之中。
11、夏一平微博復更引猜測,極越汽車或將重組避免破產
7月7日,集度CEO、極越CEO夏一平在微博上罕見更新,轉發了兩條動態,包括前極越車主的視頻和極越官方發布的“關于用戶關心的問題說明(第十六次)”。這一行為引起了外界對極越未來發展的猜測。
此前,有消息稱極越汽車“大概率”不會破產,集度董事會已經同意重組,目前正在與3-4家重組方溝通中。今年6月,極越汽車發文稱,售后部件問題已基本解決,下半年將提供一次智能輔助駕駛OTA升級服務。
12、富士康新能源電池公司經營異常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富士康新能源電池(鄭州)有限公司因未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富士康新能源電池(鄭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0月,法定代表人為崔志成,注冊資本6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等,由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13、拜騰汽車關聯公司經營異常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拜騰汽車關聯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因未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知行新能源汽車投資管理(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啟寧豐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持股。
大售后
14、新勢力自建充電站數量盤點
據快科技報道,7月6日消息,易車榜日前發布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自建充電站數量盤點。數據顯示,蔚來自建充電站數量在國內新勢力品牌中排名第一,目前已累計建站5137座,擁有28681根充電樁;并且蔚來的充電站全部對第三方品牌開放,有數據顯示,蔚來充電樁第三方品牌的使用率達到了80%。
理想汽車目前自建充電樁數量已有2851座,擁有15655根充電樁,位居國內新勢力第二。
特斯拉已在國內投建2800+座超充站,擁有14100+根超充樁,與蔚來、理想同屬于自建充電站品牌的第一梯隊。
至于第四至第七名,分別為小鵬、極氪、廣汽昊鉑、鴻蒙智行,自建充電站數量均在1000座以上。
15、四部門發文推進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目標2027年超10萬臺
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旨在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的科學規劃建設。通知強調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性,并提出到2027年底,全國大功率充電設施數量力爭超過10萬臺。
此外,通知還鼓勵充電運營企業通過接入新型負荷管理系統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需求響應,以及加快高壓碳化硅模塊、主控芯片等核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推動充電產業鏈整體升級。
16、“2026年起實施新國標:強制安裝ABS,禁止默認單踏板模式”
7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21670—2025《乘用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解讀。該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將于2026年1月1日起實施。
新國標的主要亮點包括:新增強制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要求,以提高車輛緊急制動時的穩定性和控制性;對電力再生系統提出要求,禁止默認“單踏板模式”。
對于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大部分新國標將于2026年1月1日實施,而關于“單踏板模式”的相關標準將在2027年1月1日實施。對于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新國標將在2027年1月1日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