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馬拉雅的罡風掠過吉隆河谷,吉林省第八批援藏通化市工作組(以下簡稱:通化市援藏工作組)用三年時光在雪域高原刻下熾熱的民生注腳。三載春秋,他們以教育為犁,耕耘希望的熱土;三年奮戰,他們以醫療為盾,守護生命的尊嚴……從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到藏式暖居,再到深入推進文化交流……這支來自長白山下的隊伍,以“民生溫度”抵御高原嚴寒,用“硬核投入”筑牢幸福根基,書寫了新時代真情援藏的動人篇章。
日吾班巴雪山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峰,吉隆縣吉隆鎮完全小學的教室里已傳出瑯瑯書聲。5月15日,第一次“空中課堂”成功連線,吉隆鎮完全小學和通化市柳河縣勝利小學的孩子們相隔萬里同上一堂語文課。鏡頭這邊藏族孩子們略顯羞澀的舉手、回答問題,另一邊,遠在通化的孩子們送上贊美的掌聲……共享教育資源,增進文化交融,此刻在孩子們清澈的眼神中具象化,在老師們鼓勵的話語中燃起希望。
“今天我們在吉隆和通化的孩子們同上一堂課,讓我學習到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回答和思考,我們都開闊了視野。”吉隆鎮完全小學教師央吉說。
“‘空中課堂’項目覆蓋了吉隆縣4鄉2鎮所有中小學校,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進一步加強兩地教育交流,助力吉隆縣教育系統教學水平穩步提升。”5月中旬,通化市援藏工作組張宇帶領吉隆縣教育系統16名老師到通化市學習交流,首次“空中課堂”成功連線,張宇也隔著屏幕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是相隔萬里的交流學習和共同成長。
三年時間里,通化市援藏工作組通過教育幫扶,點亮高原希望之光。
投入援藏資金,改善校園基礎條件。投入210萬元援藏資金助力吉隆縣教育系統完成9所學校的供暖設施安裝改造工程,解決了鄉村小學及幼兒園孩子們冬天取暖難的問題。2024年8月,投入300萬元援藏資金建設的吉隆縣第二幼兒園附屬設施項目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極大改善了學校辦公教學條件。
推動教育資源共享,提升教學質量。今年5月份,投資130萬元完成了通化、吉隆兩地共14所學校“空中課堂”軟硬件搭建工作。通過“名師課堂”“在線教研”“同上一堂課”“線上主題班會”“精品文化交流”等活動,實現兩地教育資源共享,不僅促進了兩地師生交流,還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更增進了彼此間的文化了解與尊重。
在完善項目硬件建設的同時,通化市援藏工作組積極推動兩地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先后對接吉隆縣教育系統選派3批優秀教育工作者(45人)赴通化市學習交流;組織2批吉隆縣小學生(55人)赴吉林省開展冬令營研學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素質;邀請通化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組團共計6批(32人)赴吉隆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在教學及管理上互助互學,在互動交流中推動藏漢兩地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通化市援藏工作組以科技賦能邊疆民生,用真情續寫山海同心的援藏篇章。
如果說“空中課堂”是兩地知識傳遞的云端橋梁,讓雪域高原的學子跨越地理阻隔,同步汲取優質教育資源,那么“云端問診”就是構筑健康守護的數字紐帶,讓先進診療技術突破空間界限惠及高原百姓。
在海拔4300米的吉隆縣醫院,通化市中心醫院尹爽醫生正使用遠程超聲機器人為吉隆患者檢查身體,并通過遠程診療為患者出具治療方案。有了先進的遠程診療設備和通化醫療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援,曾經需要跋涉8小時到日喀則看病,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云端問診,為吉隆當地群眾看病就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三年來,通化市援藏工作組通過援藏渠道為折巴鄉、差那鄉衛生院采購血常規、尿常規、彩超、除顫儀、心電儀等急需設備;為吉隆縣衛生服務中心采購64排CT和遠程超聲機器人各一臺;為吉隆口岸醫院采購添置了體檢車、彩超、DR等醫療設備和HIS系統,幫助吉隆口岸醫院及時更換CT管球,保證醫療業務正常運轉;啟動遠程會診項目,實現通化市中心醫院和吉隆縣醫院的遠程診療對接,群眾不出吉隆縣域即可遠程獲取三甲醫院的專業診斷。
援藏期間,許久未開的手術室無影燈再次亮起,援藏工作組趙祥友醫生幫助當地醫療機構完成闌尾切除手術、膽囊切除手術、白內障手術等,并多次參與搶救病危患者,救治患者達百人。“三年援藏工作歷歷在目,到了說分別的時刻卻很怕提起‘離開’這件事兒。”趙祥友醫生動情地說。
通化市援藏工作組堅持將“輸血”式援藏轉變為“造血”式援藏的理念,積極推進吉隆醫療業務骨干培養工作,先后對接吉隆縣CT、麻醉、檢驗方向醫師組團分5批共25人赴通化市醫院進修學習三個月;對接組織吉林省醫療、住建系統工作人員組團6人赴吉隆縣開展為期一年的對口援助,提升吉隆口岸醫院醫療能力;邀請通化市衛健系統醫療專家團隊5人赴吉隆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義診,為當地千余名群眾送去健康。
“通過援藏支持,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檢查設備,醫院的輔助檢查能力大大提高,老百姓在家門口能就近看病。通過分批次送醫生到通化進修學習,醫療技術水平也大大提高,很多以前不能開展的項目現在也能開診了。”吉隆縣醫院院長索朗熱不丹告訴記者。
三年來,通化市援藏工作組用心調研民情民意,用腳步丈量高原土地,校園里書聲瑯瑯,百姓看病就醫不必長途跋涉……一件件民生實事書寫了援藏情懷和厚重答卷——海拔高,為民服務的境界更高;氧氣少,但惠民生的情懷更濃。
記者:李蘊涵 黃碩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劉佳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