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褶皺深處,通化市援藏工作組用產業創新的火種,點燃了吉隆高原的發展引擎。三載耕耘,他們以“產業興邊”為犁鏵,在雪域高原耕耘出現代農業的綠洲;以“開放活邊”為筆墨,在千年古道上書寫出邊境貿易的鮮活樣本。
如今吉隆鎮的土地上架起了一排排溫室大棚,高附加值的車厘子、油桃、葡萄等水果開花結果……吉隆邊合區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來往穿梭于吉隆—尼泊爾口岸,現代化物流園區即將全面投入運營……通化市援藏工作組服務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將藍圖變為現實,更讓發展的紅利流入每個邊民的口袋,這條邊疆振興之路已然通向更加遼闊的未來。
吉隆口岸
“今年長勢比去年好啊,結的果子會多一些!”在吉隆縣吉隆鎮沖色村的溫室大棚里,種植戶胡明和援藏工作組成員李成彬在查看車厘子長勢。“沖色村土質優良,水源充足,通過援建果蔬大棚種植項目,種植車厘子、黃桃、葡萄以及種苗培育,壯大了村集體收入。”援藏工作組成員李成彬介紹。
不曾想到,在雪域高原上還有吉隆溝這樣一處綠意桃源。初夏時節,山間枝葉日漸繁茂,抬頭可見遠處壯麗的雪山之巔,一眼看四季的奇景在這里變為現實。
三年來,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氣候條件,通化市援藏工作組引進農技專家,為新江村果蔬大棚進行常態化指導,帶動50余戶村民掌握車厘子、葡萄、黃桃等果蔬種植技術,指導合作社養殖崗巴羊、娟姍牛,試種李子樹41棵,草莓300余株……高原農業在吉隆溝演繹出冰峰腳下長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邀請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專家“小組團”5人赴藏指導工作,有效推動了兩地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深入發展;對接吉隆縣林草局技術人員“組團”8人赴通化市學習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苗木嫁接技術等林業方面相關知識,提升專業技能;組織鄉村振興人才40人赴通化市參加專題培訓班,助推吉隆鄉村振興工作扎實有效開展;邀請5名吉林省農牧專家赴藏指導工作,就幼崽成活率、產出比率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支持,為當地牧業養殖技術領域帶來質的提升。
在產業幫扶鄉村振興的同時,工作組籌集捐款5萬余元,為吉隆縣差那鄉完全小學的貧困學生,定制防雨防寒面料校服340件,切實解決藏區孩子的學習生活實際問題;認領防返貧監測戶12戶、未就業大學生6人,定期溝通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在吉隆鎮注冊成立的貿易公司隨處可見,邊民互市貿易區人聲鼎沸。三年來,吉隆口岸年均進出口貿易總值從18.2億元增至42.5億元,年均進出口貨重從4.8萬噸增至11.8萬噸。
十年前,劉琳從重慶來到吉隆旅游,被當地的氣候、景色以及邊境貿易吸引,如今,劉琳已成為吉隆邊貿協會會長,邊境貿易做得風聲水起。
“邊境貿易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最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更新,越來越好,邊貿市場、物流園區和各種貿易配套設施都建起來了。”劉琳說。
三年間,通化市援藏工作組承前啟后,積極推動吉隆邊貿快速發展。工作組3名同志在口岸管委會任職,他們牽頭舉辦了中國·尼泊爾人員貨物雙向通關儀式;牽頭組織吉隆邊合區第二屆邊貿協會換屆大會,推動邊貿協會會員單位由53家增加到85家;參與設計并實施進出口運輸車輛運營規范管理標準,對尼方運輸車隊進行統一標準化管理;經與外事辦等多方協調,促成了吉隆邊貿協會會長一行7名成員赴尼開展考察、交流、洽談活動,在邊貿物流產業發展領域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大力加強吉隆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改造建設項目,并通過海關總署正式驗收,為進口尼泊爾柑橘類水果提供口岸基礎設施保障;推動吉隆邊民互市貿易查驗監管能力提升改造項目,吉隆邊貿活動的規范度、開放度、形象度均將得到大幅提升;推動實施幫興園區智慧化提升改造項目,其中包括查驗輔助、物流管理、場站管理、運營管理系統和園區4個主體設施改造修繕和查驗監管場地的擴展,今年5月已全面投入運行,吉隆邊合區的查驗監管能力、場站現代化程度和通關效能都得到極大提升。
“三年來,援藏工作組立足本職業務工作,圍繞吉隆邊合區一軸三組團多節點規劃藍圖,全面參與吉隆邊合區建設。”通化援藏工作組徐偉良介紹,目前邊合區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各片區已初步形成了功能互補、服務半徑合理、生態優良、效益最大化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工作組充分發揮在援助地的工作經驗和結識的人脈資源優勢,通過上門招商、電話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為吉隆縣和吉隆邊合區先后引進電商平臺、數字化項目、外貿企業等3個項目。其中,吉電集團數貿公司與邊貿市場簽約,西藏自治區首家進口產品電商平臺正式落戶吉隆。邀請西藏供銷有限公司、仟識(西藏)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西藏佩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福建三福集團公司代表來到吉隆考察,就尼泊爾和印度的水果進口加工、農產品銷售合作、木材和建材進出口加工、電子設備廠房、商貿物流、跨境電商貿易平臺建設等相關項目進行了洽談,現已在吉隆注冊聯合貿易公司、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協調解決了吉隆康養中心、摩托車(新能源)生產加工出口基地日常用水用電,吉隆沖堆加油站施工區域內電桿遷移,車輛檢測中心、新能源綜合站辦理前置手續等涉及企業問題10余個,打通了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通化市援藏干部劉煥峰說道,任何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周密的組織實施和本地干部群眾的積極投入。工作組持續推動產業向規模化、鏈條化、市場化和現代化轉型,壯大邊貿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增加邊民收入,使古鎮煥發出新的面貌。
三年時間,通化市援藏工作組在吉隆留下6大領域、13個惠及民生和產業發展的精品項目。如今,工作組即將離開,但項目始終都在,在前赴后繼的援藏支持和不斷探索中,各項事業正朝著更好、更強的方向發展,雪域高原上鐫刻的通化印記,猶如明燈照亮山路,踏出了邊疆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記者:李蘊涵 黃碩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劉佳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