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阜外醫院援藏專家胡海波為工布江達縣巴河鎮群眾義診(資料圖片)。
第九、十批北京協和醫院援藏醫生徐海峰(左)接受出院患者贈送的錦旗(資料圖片)。
自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部署以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持續深化,2021年7月正式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三年來,“組團式”醫療援藏干部人才扎根世界屋脊、建功雪域高原,培育“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構建功能完備的醫療體系。在他們的賡續接力下,我區醫療事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提質增效:
推進建設“五大中心”,攻堅“大病不出藏”
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是醫療援藏提質增效的關鍵抓手。
“1+7”受援醫院建成“五大中心”36個,其中國家級17個;自治區人民醫院及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市人民醫院已率先全部完成建設,學科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醫療援藏工作始終以增進民生福祉為重,援藏醫療團隊充分發揮牽頭單位和包科醫院優勢,結合西藏疾病譜,以專科能力建設為突破口,顯著提升診療水平。
第九批北京宣武醫院援藏專家侯月2023年7月抵達拉薩市人民醫院時,正值神經內科獨立成科。面對建章立制、學科規劃、人才培養等挑戰,侯月深入調研,確立了以提升神經系統常見病診療能力為核心,重點發展腦卒中、癲癇優勢亞專業,同步培育睡眠障礙、神經系統感染、低氧適應等特色方向的發展路徑。
侯月介紹,“我們率先在區內開展長程視頻腦電監測,設立一日癲癇病房,完善了20項癲癇中心和神經電生理制度,培養了6名本地醫生。其中4人通過全國癲癇專科醫生認證,2人獲全國腦電圖專業認證。”2023年,該院成功獲評第四批CAAE一級癲癇中心。為持續提升臨床、科研、教學水平,侯月主動申請延長援藏一年。
自治區人民醫院創建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龍頭”地位更加彰顯。7家地市醫院也成果斐然。近三年,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林芝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昌都市人民醫院兒科相繼獲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
第九批來自阜外醫院的專家閆朝武在離藏前完成了他第301臺心臟手術。“有前輩們打下的基礎,自治區人民醫院的本地醫生更熟練了。”他自豪地說,“這臺手術只用了半小時。”
目前,西藏已實現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0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即可得到有效救治。
完善體系:
優質資源擴容下沉,逐步實現均衡布局
近日,我區重點縣醫院傳來好消息——危重癥搶救成功率高達94%,部分縣醫院已能獨立開展開顱、髖關節置換、腰椎脊椎等高難度手術。
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逐步實現均衡布局,讓全區各族群眾享有更為廣泛、更加便捷、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中央組織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支援范圍從最初的“1+7”家醫院,擴展至拉孜、亞東、隆子、洛扎、察隅、波密、江達、芒康、洛隆、索縣、班戈、改則、普蘭等13家重點縣人民醫院,形成“1+7+13”新格局。
近年來,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助力下,我區“1+7+13”醫院重點科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13家重點縣醫院在援藏專家們幫助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幫帶醫療團隊,培訓本地醫務人員,取得顯著成效。
——索縣人民醫院整體推進“二甲”創建,著力建設婦產科、麻醉科市級重點專科,并挖掘急診科、兒科、普外科潛力,打造特色學科群。
——亞東縣人民醫院發揮“龍頭”作用,建設縣鄉村一體化緊密型醫共體,實現“六統一”管理(人員、財務、業務、藥械、黨建、績效),將援藏優質資源有效下沉至鄉村,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85%以上。
——芒康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胸痛中心和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婦產科、消化科獲批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一年內兩中心落地、兩專科升級”的跨越。
薪火相傳: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機制是援藏工作核心。援藏專家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著力為西藏培養“帶不走的醫療人才”,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轉變。
北京協和醫院援藏專家、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吳東,將“師帶徒”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并不斷優化。“對表現優異、有潛力的徒弟,優先送北京深造。同時積極邀請北京專家進藏,與本地青年醫生同臺手術,既解決病患難題,又現場教學。”吳東身體力行,申請成為西藏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培養專業型研究生。“盡全力培養他們,即使我離開,學生仍在,貢獻就在。”他說。
北京市援藏醫療隊為拉薩市人民醫院帶來骨科、神外、消化、心內等領域最新技術,成功開展300多項新技術和眾多疑難危重手術,其中近百項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西藏先心病發病率遠高于內地,過去受限于技術和條件,患者常需長途跋涉赴內地手術。”第八批阜外醫院援藏專家胡海波道出了曾經的困境。在藏期間,他傾力培養自治區人民醫院先心病介入團隊,帶教6名徒弟,指導4個科室。“僅用兩個月,本地團隊便能獨立完成超聲右心聲學造影、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及簡單先心病介入手術。”胡海波牽頭舉辦了“首屆西藏自治區心胸大會”,推動成立“西藏自治區兒童先心病專項管理辦公室”,為學科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
數據為證:僅2024年第10批384名援藏專家,就幫帶本地醫務人員286名,推廣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73項,移植先進經驗242個。
隨著援藏工作深入,醫院管理成為關鍵瓶頸。“1+7”醫院中,除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外,均在2020年前成功創建“三甲”,并于2025年順利通過復評。與此同時,援藏干部人才積極引入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2024年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為區內首家通過全國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和國家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的醫院,填補了自治區智慧醫院建設空白。
三年提質增效,碩果累累。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是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生命接力,更是一曲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時代贊歌。隨著援藏工作的持續深化和“造血”功能的不斷增強,我區醫療衛生事業正向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闊步前行,高原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愿景,正一步步化為生動現實。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