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花花
“各位觀眾,今天的新聞聯播播送完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2020年4月8日,是歐陽夏丹最后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臺。
她的履歷亮眼:2008 年與“央視一哥”白巖松聯袂主持《全景奧運》,國慶60周年閱兵特別節目也由她擔任主持。
可就是這樣一位被稱為“央視國臉”的優秀主持人,卻在2023年悄然消失在央視主持人名單。
消失五年后,歐陽夏丹如今成功轉型自媒體。
而她轉行背后的故事,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讓千萬人落淚……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央視網、澎湃新聞、九派新聞等】(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一、光鮮亮麗的履歷
1995年的夏天,歐陽夏丹以桂林市文科狀元的身份,為自己的青春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這一年,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首次到桂林招生,考點還設在離她家不遠的桂林廣播電視臺。
抱著“試一試也無妨”的心態,她走進了考場,卻沒想到這一步,竟成了主持生涯的起點。
在北廣的四年,歐陽夏丹成了校園里的“傳奇”。
連從小主持各類晚會、被稱作“天之驕女”的徐春妮都忍不住感慨:“只要是學校的大型活動,主持人永遠是歐陽夏丹,我當了她三年觀眾。”
但這份“碾壓式”的優秀,卻從不是與生俱來。
為了追上那些從小學習播音的同學,她把圖書館當成第二個宿舍,練發音練到嗓子發啞,四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她成了老師口中“最讓人放心的學生”。
畢業時,總分第一的她站在了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是回到桂林陪伴母親,還是留在北京讀研?
就在她猶豫不決時,上海電視臺的橄欖枝遞了過來。
于是,在這一年歐陽夏丹拖著行李箱,走進了上海廣播大樓。
她接手的第一檔節目是《上海早晨》,半小時的節目,從讀報到備稿全由她一人包辦。
凌晨四點的上海,別人還在熟睡,她已經坐在化妝鏡前熟悉稿件。
這份拼勁讓她很快嶄露頭角,三年便成了臺里的當家花旦,不僅和施琰搭檔主持黃金檔《新聞夜線》,還擁有了眾多粉絲。
2002年,她在上海買了房,把母親接來同住,本以為安穩的日子會一直延續。
誰能想到,次年的一個電話,再次打亂了她的生活。
央視正在籌備全新晨間節目《第一時間》,邀請她去試鏡。
去,意味著放棄上海的一切從零開始;不去,又舍不得更大的舞臺。
最終,這年8月,她放棄了平穩的生活,拖著四個大箱子來到北京,住進了不到四十平米的出租屋。
北方的干燥讓南方姑娘很不適應,吃口辣就嗓子沙啞,嚴重時還會流鼻血。
但她沒工夫矯情,試鏡通過后第二天就上了崗。
《第一時間》要求早晨七點直播,她每天凌晨四點就要到崗準備。
鏡頭里的她留著清爽短發,笑容像清晨的陽光,可鏡頭外,水土不服加上高強度工作,讓她成了醫院常客。
有次深夜掛點滴,她看著窗外的月光掉眼淚,卻在第二天準時出現在演播室。
這份韌性讓她在央視站穩了腳跟:2005到2006年連續獲評“年度十佳主持人”,2007 年斬獲“金話筒獎”,2008 年與白巖松搭檔《全景奧運》,2010 年登上春晚舞臺......
2011年,34歲的她通過層層選拔,成為《新聞聯播》史上最年輕的主持人,搭檔郎永淳,成了觀眾口中的“央視國臉”。
但誰也沒想到,歐陽夏丹這樣一路開掛的人生,會在2020年4月8日按下暫停鍵。
那天是她最后一次主持《新聞聯播》,此后在“央視主持人大全”里再也找不到她的名字。
那個曾在凌晨四點的燈光下逐夢的姑娘,那個把青春獻給話筒的主持人,為何會在巔峰時悄然消失?
二、消失的原因
在歐陽夏丹剛升入高中那年,父親突然病倒,送到醫院時,肝癌晚期的診斷像塊冰冷的石頭,砸得全家喘不過氣。
父親望著床頭蜷縮的妻女,不止一次紅著眼說:“別治了,別拖累你們。”
母親卻攥著他的手不肯放,咬著牙賣掉了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
從那天起,家里的炊煙都變得稀薄。
歐陽夏丹和母親、姐姐開始數著米粒過日子,有時一天只敢煮一鍋稀粥分著喝。
課堂上的函數題變得模糊,課本里的英文單詞總纏著父親病房的消毒水味,她怎么也沒法集中精神。
月考成績出來那天,紅紙上“第十二名”的字樣刺得她眼睛疼,在從前,她的名字永遠牢牢釘在榜單前五。
沒過幾天,歐陽夏丹去醫院探望,剛走到病房門口,就看見父親蜷縮在床邊,膝蓋上堆著厚厚一摞書。
“爸,你怎么不在床上躺著?” 她沖過去想扶他,卻發現那些都是嶄新的參考書,封面上還留著書店的標價簽。
父親喘著氣笑:“我托護士打聽了,這些是你們年級最常用的資料……雖然我生病了,但是你不能耽誤學習。”
原來他拖著插著輸液管的身子,偷偷跑出醫院,轉了大半個桂林城的書店。
那一刻,歐陽夏丹攥著資料的手指泛白,眼淚砸在封面上,暈開一小片墨跡。
為了逼她專心學習,母親和姐姐定下規矩:每周只準去醫院一次。
其余時間,防盜門一鎖,就把她圈在書桌前。
可命運沒給她慢慢消化悲傷的時間。
一個冬夜,她正對著臺燈演算數學題,門鎖突然 “咔嗒” 轉動,母親推門進來,“丹丹,你爸走了。”
當著母親的面,她沒哭,只是默默地給父親整理遺物,把那摞習題集一本本包上書皮。
直到后半夜,她在夢里看見父親舉著資料朝她笑,突然放聲大哭。
父親去世的缺席,成了她心里永遠的缺口。
后來站在《新聞聯播》的鏡頭前,看著萬家燈火在背景板上亮起來,她偶爾還會想起那個跑遍書店的身影。
再后來,當醫生拿著母親的診斷書說“乳腺癌復發”時,那道舊傷突然迸裂出血來——她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絕不能再讓遺憾重演。
此后,她暫停了所有工作,把母親接回身邊,每天熬藥、擦身、讀報,像當年母親陪著父親那樣,寸步不離。
可一年后,母親還是走了。
送別那天,她在墓碑前輕輕說:“媽媽你走好,我會永遠愛你。”
直到 2023 年,慢慢走出陰霾的歐陽夏丹,才重新將精力聚焦在事業上,轉身投入了自媒體領域。
三、成功轉行
2023 年元旦,歐陽夏丹的名字出現在抖音的認證列表里,正式以自媒體人的身份開啟新旅程。
一年后的三月,她又陸續入駐B站與微信視頻號,熟悉的聲音與身影,開始以更鮮活的姿態出現在不同的屏幕里。
離開央視后,這位曾端坐主播臺的 “國臉”,似乎對山東格外偏愛。
濟南的泉水、東營的濕地、濱州的古韻、泰安的雄山……她的足跡在齊魯大地上慢慢鋪展。
而淄博,更是成了她頻頻探訪的 “老地方”。
7月4日傍晚,她的短視頻賬號更新了一條動態:“醉后不知是仙村,滿船清夢壓星河。”
配著這句詩的,是一段兩分零八秒的短片。
鏡頭里的歐陽夏丹一襲素雅古裝,正和幾位同樣身著漢服的姑娘演著情景劇:她扮作天庭里掃落葉的小仙女,被道友打趣 “都500年了還在掃地”。
隨后鬧了點小脾氣便溜到人間,恰好落在淄博紅葉柿巖的石階上。
視頻里,她跟著潑水狂歡的人群笑出酒窩,在電音節奏里踮腳輕搖,對著篝火舒展手臂……
而這般靈動鮮活,早已是她如今生活的常態。
7月3 日的視頻里,她捧著流光溢彩的琉璃擺件,細講淄博千年的琉璃工藝,語氣里滿是 “每次來都有新驚喜”的雀躍。
六天前,她還坐在直升機上俯瞰杭州,透過舷窗指著錢塘江的輪廓,把對這座城市的印象揉進碎碎念里。
這些帶著煙火氣的片段,成了她視頻里最動人的注腳。
沒有提詞器,沒有固定腳本,只是把生活里的細碎美好娓娓道來。
在短視頻中,她也分享了自己的情感觀點:“結婚很美好,但是單身也不差”。
雖然孤身一人,工作不再有“鐵飯碗”的安穩,收入時高時低,她卻總在視頻里笑得坦然。
從《新聞聯播》的主播臺到街頭巷尾的煙火里,歐陽夏丹把日子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結尾
如今的歐陽夏丹,一個人也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希望在她往后的日子里,走的每一步都能夠踏實自在,每天都有新的歡喜。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