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我們終將老去,何妨不大膽一些?
央視主持人朱迅在節目里所言,飽含著對生命的深度思索與豁達心境。
至此方覺,那看似光彩照人的主持人,實則與常人無異,其背后亦藏著諸多鮮為人知的辛酸成長往事。
朱迅出生于北京的書香之家,其父乃駐外記者,其母為大學教授。這般家庭氛圍,賜予她獨有的氣質與深厚底蘊。
然而,由于父母工作極為繁忙,回家次數寥寥,于是養育朱迅的重任最終落到了姥姥身上。
雖然從小跟著老人長大,但朱迅仍然在姥姥的教育下成長的很好,養成了堅毅謙遜的性格。
朱迅自幼便彰顯出卓越的藝術稟賦,時常投身于學校舉辦的各類文藝活動之中。
憑借出眾的表現,被中央電視臺選為小主持人,又參演電影,最終在演藝圈初露鋒芒。
1990 年,17 歲的朱迅迎來人生初次重大抉擇。她果敢地放棄北京電影學院的契機,轉而奔赴日本留學。
由于當時朱迅的父母都在日本,做這個決定主要原因還是想跟父母能長久地見面,這也是朱迅從小心里的愿望。
父母對朱迅的決定未明確表態,僅告知她若選擇留學,僅供給一個月生活費,其余留學費用需她自行籌措。
之后朱迅就開始了自己的勤工儉學之路,而她的父母真的就再沒對他進行過金錢上的資助。
試想一個17歲的孩子獨在異鄉,要一邊上學還要一邊打工,這其中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
朱迅在日本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打掃廁所,可即使面臨如此艱難的境地,她也不曾想過放棄。
后來朱迅在上學期間突然生病住院,期間需要做手術,她打電話聯系母親,母親提著西瓜趕到醫院。
母親的到來讓朱迅感到十分的欣喜,可只是待了半個小時就離開了,年紀尚輕的朱迅感到十分地傷心,內心則更加無法理解父母。
最終朱迅的病情得到了好轉。而在這期間,父母也很少來看自己,大多都是朱迅自己扛過去的。
199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迅看到了日本廣播協會的招聘,只要能面試上,那么就能在節目中當主持人。
朱迅其實是沒有多大信心的,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上天可能開始眷顧這個獨立堅韌的女孩,她居然順利地通過了面試。
也是從這時起,朱迅開啟了在日本的主持之路。
而正當朱迅在日本的廣播界取得巨大成就之時,母親在國內突發疾病。
得聞此訊,她毅然放棄國外正蓬勃發展的事業,決然作出回國照料母親的決定。
彼時,恰值國內中央電視臺招聘主持人。憑借多年出色的主持履歷,朱迅拔得頭籌,成功被錄用。
彼時,朱迅雖已回國在央視任職,但其與日本的簽約仍未到期,因此常常往返于兩地之間。
作為新人的朱迅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努力,讓央視前輩都紛紛對他刮目相看,小小的身軀竟展現出來如此巨大的能量。
同時兼顧兩份工作時常讓她覺得身心俱疲。不過兩年后日本那邊的簽約終于到期,朱迅也過上了難得平靜的日子。
上天仿佛再度與朱迅戲謔,2007 年,她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這突如其來的厄運,讓其人生陡生波瀾。
這次朱迅在經歷了短暫的情緒低潮期后,重振精神開始積極接受治療。
不過好在朱迅的婚姻非常美滿,丈夫和公婆都對她照顧有加。
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多年親情的缺失,她在與公婆相處時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所以格外珍惜。
人和人總是相互的,公婆也特別愛護贊賞這個兒媳。
尤其是公公住院期間,朱迅一直在醫院沒日沒夜地照顧,婆婆也曾公開表達過對朱迅的感激。
從朱迅成長經歷和多次人生選擇我們可以看出,她一直是緊緊追隨父母腳步的。
可在她心里卻認為父母一直對自己很淡薄,她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這成了她心中多年的疑問。
尤其是在父親過世后,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的母親突然決定在加拿大定居,并執拗地入住當地老年公寓,此時朱迅心里再也無法平靜。
最終朱迅母親在一次采訪中解釋了諸多事情,我們才得以了解其母親內心的真實想法。
朱迅母親解釋說當時留學期間不提供生活費,主要原因是為了培養朱迅的獨立能力。
以及后來朱迅住院,當時去醫院匆忙離開也只是因為工作原因。
由于所在分社有著既定之規,嚴禁在外住宿,且不許長時間離開分社。
自己當時是偷偷跑出來的,而且當時為朱迅購買的西瓜也是花了自己一個月工資,并非是不愛朱迅。
至于選擇到加拿大定居則是因為老伴已經過世,朱迅和二女兒都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大女兒卻孑然一身,獨自生活在加拿大,所以決定去那里陪伴大女兒。
同時又擔心自己去了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才選擇住進老年公寓。
到這里,朱迅多年的心結終于被打開,終于深切地理解了父母。
那個年代的父母可能只是不善于表達,更不會溝通,但對于子女的愛卻從未缺席,就如泰山般靜靜地立在那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是寵溺,要知道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永遠是漸行漸遠的,若是想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生活,那其中的磨煉痛苦必不可少。
朱迅父母更是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才選擇如此教育方式,即使心中有萬千不舍。
雖然由于溝通問題造成朱迅這些年心里遺憾叢生,但最終我們從朱迅身上也看到她所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她獨立,堅韌,謙遜,孝順。
作為女兒,能在事業上升期放棄國外工作,毫不猶豫回去照顧生病的母親。
作為兒媳,她能及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到醫院照顧患病的公公且毫無怨言。
作為主持人她兢兢業業,認真踏實,努力上進。
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小小年紀就能自己勤工儉學,不依賴父母,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堅持下去,完成了一個自然人的經濟獨立。
朱迅在年紀尚小的情況下對父母態度的不理解雖然給她造成了諸多痛苦,可她并沒有因此記恨父母。
對待父母的愛從來沒有變過,也沒有自暴自棄,并始終追隨父母腳步,試圖變得跟他們一樣優秀,并以此去試著成為他們,理解他們。
朱迅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人格獨立。
正所謂:雨后山中蔓草榮,沿溪蔓谷可憐生。尋常豈藉栽培力,自得天機自長成。
參考資料:
1、朱迅:不懼“腫瘤君”的女漢子——《黃河.黃土.黃種人》2017年第6期10-11,共2頁
2、朱迅:“我在日本流眼淚”——《語文世界(中旬刊)》2007年第11期35-,共1頁
3、在日本打工——《人事天地》2008年第10期38-39,共2頁
央視主持人朱迅談生命:我們終將老去,何妨不大膽一點終將老去,何妨不大膽一些?
央視主持人朱迅在節目里所言,飽含著對生命的深度思索與豁達心境。
至此方覺,那看似光彩照人的主持人,實則與常人無異,其背后亦藏著諸多鮮為人知的辛酸成長往事。
朱迅出生于北京的書香之家,其父乃駐外記者,其母為大學教授。這般家庭氛圍,賜予她獨有的氣質與深厚底蘊。
然而,由于父母工作極為繁忙,回家次數寥寥,于是養育朱迅的重任最終落到了姥姥身上。
雖然從小跟著老人長大,但朱迅仍然在姥姥的教育下成長的很好,養成了堅毅謙遜的性格。
朱迅自幼便彰顯出卓越的藝術稟賦,時常投身于學校舉辦的各類文藝活動之中。
憑借出眾的表現,被中央電視臺選為小主持人,又參演電影,最終在演藝圈初露鋒芒。
1990 年,17 歲的朱迅迎來人生初次重大抉擇。她果敢地放棄北京電影學院的契機,轉而奔赴日本留學。
由于當時朱迅的父母都在日本,做這個決定主要原因還是想跟父母能長久地見面,這也是朱迅從小心里的愿望。
父母對朱迅的決定未明確表態,僅告知她若選擇留學,僅供給一個月生活費,其余留學費用需她自行籌措。
之后朱迅就開始了自己的勤工儉學之路,而她的父母真的就再沒對他進行過金錢上的資助。
試想一個17歲的孩子獨在異鄉,要一邊上學還要一邊打工,這其中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
朱迅在日本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打掃廁所,可即使面臨如此艱難的境地,她也不曾想過放棄。
后來朱迅在上學期間突然生病住院,期間需要做手術,她打電話聯系母親,母親提著西瓜趕到醫院。
母親的到來讓朱迅感到十分的欣喜,可只是待了半個小時就離開了,年紀尚輕的朱迅感到十分地傷心,內心則更加無法理解父母。
最終朱迅的病情得到了好轉。而在這期間,父母也很少來看自己,大多都是朱迅自己扛過去的。
199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迅看到了日本廣播協會的招聘,只要能面試上,那么就能在節目中當主持人。
朱迅其實是沒有多大信心的,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上天可能開始眷顧這個獨立堅韌的女孩,她居然順利地通過了面試。
也是從這時起,朱迅開啟了在日本的主持之路。
而正當朱迅在日本的廣播界取得巨大成就之時,母親在國內突發疾病。
得聞此訊,她毅然放棄國外正蓬勃發展的事業,決然作出回國照料母親的決定。
彼時,恰值國內中央電視臺招聘主持人。憑借多年出色的主持履歷,朱迅拔得頭籌,成功被錄用。
彼時,朱迅雖已回國在央視任職,但其與日本的簽約仍未到期,因此常常往返于兩地之間。
作為新人的朱迅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努力,讓央視前輩都紛紛對他刮目相看,小小的身軀竟展現出來如此巨大的能量。
同時兼顧兩份工作時常讓她覺得身心俱疲。不過兩年后日本那邊的簽約終于到期,朱迅也過上了難得平靜的日子。
上天仿佛再度與朱迅戲謔,2007 年,她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這突如其來的厄運,讓其人生陡生波瀾。
這次朱迅在經歷了短暫的情緒低潮期后,重振精神開始積極接受治療。
不過好在朱迅的婚姻非常美滿,丈夫和公婆都對她照顧有加。
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多年親情的缺失,她在與公婆相處時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所以格外珍惜。
人和人總是相互的,公婆也特別愛護贊賞這個兒媳。
尤其是公公住院期間,朱迅一直在醫院沒日沒夜地照顧,婆婆也曾公開表達過對朱迅的感激。
從朱迅成長經歷和多次人生選擇我們可以看出,她一直是緊緊追隨父母腳步的。
可在她心里卻認為父母一直對自己很淡薄,她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這成了她心中多年的疑問。
尤其是在父親過世后,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的母親突然決定在加拿大定居,并執拗地入住當地老年公寓,此時朱迅心里再也無法平靜。
最終朱迅母親在一次采訪中解釋了諸多事情,我們才得以了解其母親內心的真實想法。
朱迅母親解釋說當時留學期間不提供生活費,主要原因是為了培養朱迅的獨立能力。
以及后來朱迅住院,當時去醫院匆忙離開也只是因為工作原因。
由于所在分社有著既定之規,嚴禁在外住宿,且不許長時間離開分社。
自己當時是偷偷跑出來的,而且當時為朱迅購買的西瓜也是花了自己一個月工資,并非是不愛朱迅。
至于選擇到加拿大定居則是因為老伴已經過世,朱迅和二女兒都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大女兒卻孑然一身,獨自生活在加拿大,所以決定去那里陪伴大女兒。
同時又擔心自己去了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才選擇住進老年公寓。
到這里,朱迅多年的心結終于被打開,終于深切地理解了父母。
那個年代的父母可能只是不善于表達,更不會溝通,但對于子女的愛卻從未缺席,就如泰山般靜靜地立在那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是寵溺,要知道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永遠是漸行漸遠的,若是想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生活,那其中的磨煉痛苦必不可少。
朱迅父母更是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才選擇如此教育方式,即使心中有萬千不舍。
雖然由于溝通問題造成朱迅這些年心里遺憾叢生,但最終我們從朱迅身上也看到她所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她獨立,堅韌,謙遜,孝順。
作為女兒,能在事業上升期放棄國外工作,毫不猶豫回去照顧生病的母親。
作為兒媳,她能及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到醫院照顧患病的公公且毫無怨言。
作為主持人她兢兢業業,認真踏實,努力上進。
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小小年紀就能自己勤工儉學,不依賴父母,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堅持下去,完成了一個自然人的經濟獨立。
朱迅在年紀尚小的情況下對父母態度的不理解雖然給她造成了諸多痛苦,可她并沒有因此記恨父母。
對待父母的愛從來沒有變過,也沒有自暴自棄,并始終追隨父母腳步,試圖變得跟他們一樣優秀,并以此去試著成為他們,理解他們。
朱迅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人格獨立。
正所謂:雨后山中蔓草榮,沿溪蔓谷可憐生。尋常豈藉栽培力,自得天機自長成。
參考資料:
1、朱迅:不懼“腫瘤君”的女漢子——《黃河.黃土.黃種人》2017年第6期10-11,共2頁
2、朱迅:“我在日本流眼淚”——《語文世界(中旬刊)》2007年第11期35-,共1頁
3、在日本打工——《人事天地》2008年第10期38-39,共2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