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圣日耳曼晉級世俱杯決賽后,《阿斯報》記者Diego Gomes撰文分析了恩里克治下巴黎戰術體系的變化。文中寫道,如恩里克本人所言,巴黎正是因為他對其“掌控得越來越少”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以下是《阿斯報》的分析
一年前,在姆巴佩離隊、外界對巴黎圣日耳曼未來疑云密布的背景下,恩里克曾堅定地表示:“我會變得更好嗎?毫無疑問。” 這位戰術大師當時解釋說:“擁有一位在場上隨心所欲移動的球員(指姆巴佩)意味著比賽中有些情況我無法掌控。而明年,我要掌控一切——所有情況,無一例外。”
實際上,巴黎圣日耳曼確實進步了,而且進步得令人矚目:他們從上賽季止步歐冠半決賽,一躍成為俱樂部歷史上首次捧得“大耳朵杯”(歐冠冠軍),決賽更是大勝對手。如今,他們距離成為首屆改制后世俱杯冠軍只差一場勝利。不過,這一切并非在“完全掌控”下實現的。事實上,正如恩里克本人所言,他們是通過“掌控得越來越少”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這支志在成為“劃時代球隊”的巴黎,正在悄然擺脫恩里克長期以來所堅持的“位置主義”足球——盡管這種風格曾帶給他無數成功。天性中對每一個細節都要親力掌控的他,在巴黎這個舞臺上改變了自己的框架,他坦言:“我在那部紀錄片結尾時說的話是我當時的想法:我要掌控一切。但巴黎圣日耳曼的偉大之處在于,我掌控得越來越少。”
“你今天的想法,也許今天、明天都適用,只要你贏了。但到了后天就不一定了,因為對手總在不斷適應。”他解釋道,“我掌控得越少,對手就越難預測我們的下一步,需要更長時間來適應。而當他們適應后,我們教練組就要介入,幫助球隊跳出那個框架,不再控制一切,而是制造不可預測性。”
巧合的是,圖赫爾在2024年執教拜仁時,也曾對安切洛蒂執教的皇馬做出類似評價:“如果你回看他們的進球和機會,倒退十秒,你根本預料不到。這是頂級球員的質量,加上極強的位置互換能力……看起來那么自然,這正是他們特別的原因。”——正是這種球員之間的自發性與自由度,再輔以高度協作、訓練有素的高位逼搶,才讓巴黎觸及了巔峰。
這種理念,在阿什拉夫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是隊中的支柱之一,恩里克說:“他有絕對自由。他不是邊后衛;在我們控球時,他可以是中鋒、邊鋒、前腰,甚至是后腰。”
毫無疑問,如今這支巴黎圣日耳曼,并非恩里克十二個月前所設想的那支球隊。他在紀錄片中的判斷是對的——姆巴佩的離開讓他有機會打造一支十名外場球員都參與逼搶的整體球隊,但成功的秘訣遠不止于此。
如今的這支巴黎,是恩里克個人風格轉變下的杰作。他和球員之間實現了雙向學習與成長,他也開始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理解足球。正如瓜迪奧拉曾說過的那樣:“教練如果善于觀察,就會從球員身上看到必須做出的改變。球員會教會你很多。”
對恩里克而言,他已經充分理解了如何最大限度發揮這群球員的潛力——盡管這也意味著他必須否定過去的一部分自己。
【獨家看世俱杯就在咪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