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印度巴廷達空軍基地附近的農田里,散落著一堆扭曲的金屬殘骸,發動機艙被撕裂的蒙皮上,還能辨認出法文標注的序列號,這就是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戰機首次在實戰中被擊毀。
從起飛到墜毀連一個小時都沒有,殘骸散落在距離基地10公里的地方,根據媒體報道,至少有一名“陣風”戰機駕駛員死亡,甚至還傳出消息說他們連雷達告警器的蜂鳴都沒聽到,“陣風”就被霹靂-15導彈送進了墳墓。
這場代號“朱砂”的軍事行動徹底撕碎了“陣風”的神話外衣,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系局公布的戰報顯示,他們不僅擊落了3架“陣風”,還順手打掉了蘇-30MKI、米格-29各一架。
諷刺的是就在半年前,印度媒體還在吹噓“陣風能對抗中國殲-20”,現在卻被巴空軍用中國制造的殲-10CE和梟龍戰機當成了活靶子。
當印度軍方嘴硬否認戰果時,衛星圖像揭穿了謊言,巴廷達基地緊急封閉的跑道上,地勤人員正默默清理著帶血的金屬碎片。
而號稱“歐洲最強電子戰系統”的SPECTRA,在霹靂-15導彈襲來時竟毫無反應,讓法國達索公司耗費20年研發的“全能戰機”成了笑話。
軍事專家張文昌點破了要害,現代空戰早不是單機格斗的年代,巴基斯坦用預警機+電子戰+超視距打擊的體系作戰,把迷信裝備代差的印度按在地上摩擦。
當印度飛行員駕駛“陣風”闖入克什米爾上空時,他們像蒙著眼走進雷區,KLJ-7A雷達在240公里外就鎖定了目標,而“陣風”的RBE2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僅200公里。
這40公里的差距,在空戰中就是生與死的距離,更絕望的是武器差距,“陣風”掛載的“米卡”導彈射程僅50公里,而巴方霹靂-15E能打到150公里外。
法國人吹噓的“流星”導彈明明有120公里射程,卻因數據鏈兼容問題壓根沒在印度“陣風”上部署。
最打臉的是電子戰系統失靈,價值數百萬美元的SPECTRA系統本該像保鏢般預警導彈襲擊,卻在實戰中成了啞巴。
事后分析發現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采用微秒級脈沖和低能量輻射模式,信號強度低于-70dBm,被系統誤判為背景噪聲,這好比防盜報警器把破門而入的強盜當成了風吹門鈴。
砸88億美元買36架“陣風”時,莫迪政府幻想靠金錢買來制空權,結果連法國人都沒想到,印度能把先進戰機用成廢鐵。
看看這些數據,62架“陣風”中僅26架能隨時升空,其余都在等法國零件,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僅350小時,遠低于設計標準的600小時,法語技術手冊擺在印度機修工面前像天書,零件海運周期動輒數月。
更荒唐的是戰場協同,陣風用的Link16數據鏈,和俄制A-50預警機根本不通,印度空軍參謀長估計都得抱怨S-400可能把陣風當敵機打。
反觀巴基斯坦,ZDK-03預警機指揮著殲-10CE和梟龍靜默接敵,戰場邊緣的戰機都能參與“A射B導”,這種降維打擊,讓砸重金的印度反而成了弱勢方。
印度空軍參謀長終于明白,摔飛機真不怪法國,是我們的人不行,老飛行員習慣了俄式機械儀表,面對陣風的玻璃座艙手忙腳亂,年輕飛行員經驗不足,遇險情就手足無措。
現在印度駕駛陣風的戰斗力還不如駕駛老米格-21,這話雖夸張,卻道出殘酷事實,印度飛行員年均飛行140小時,比巴方少40小時,卻要駕馭更復雜的戰機。
戰報公布48小時內,達索公司市值蒸發3.7%,巴黎航展上CEO特拉皮耶強撐場面:“陣風比F-35和中國戰機更優秀!”可展臺前門可羅雀。
更離譜的是法國情報部門放風,暗示中國搞“虛假信息戰”,篡改殘骸照片、用AI生成內容、派賬號貶低陣風性能。
法國人選擇性遺忘的是,自家戰機在中東反恐和利比亞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但那些低烈度戰場,怎能與體系化對抗的現代空戰相比?當希臘、克羅地亞等傳統客戶開始猶豫時,達索才慌了神。
軍工分析師一針見血:“法國把市場波動歸咎中國,恰暴露對實戰失利的恐懼。”
陣風的外銷困局揭穿了西方軍工的潛規則,賣印度單價2.92億美元,是殲-10CE的三倍多,拒絕開放源代碼讓買家無法自主升級,售后維護還要看法國臉色,這種“我賣你跪”的模式,在霹靂-15的爆炸聲中徹底崩塌了。
印尼的態度最具代表性,馬克龍5月底親自推銷,換來12架增購訂單,不到一個月,印尼國防部就放風考慮殲-10C。
發展中國家算明白了賬,與其當冤大頭買“奢侈品”,不如要適配作戰體系的高性價比裝備,埃及、卡塔爾雖還握著訂單,但下次軍購時,中方的電話肯定比巴黎先接通。
巴廷達農田里的戰機殘骸,最終成了軍火市場的警示牌,巴基斯坦少將奧朗則布的點評最誅心:“我不是說陣風是壞飛機,如果使用得當,本可取得重大戰果”,這話聽著像安慰,實則是往印度傷口撒鹽,你們花了百億美元,卻把頂級食材做成糊咖喱。
法國達索此刻最該感謝的,恰是巴基斯坦空軍,巴軍仍有130架法國老式幻影戰機需要維護,這才讓奧朗則布少將嘴上留情,否則按軍售邏輯,把陣風踩成廢鐵才更有利推銷梟龍戰機。
實戰已證明當殲-10CE的霹靂-15在150公里外“死亡點名”時,再貴的單機性能也敵不過體系化利劍,未來若在印尼或埃及的停機坪上看見更多中國戰機,別驚訝,那不過是巴廷達上空三分鐘空戰的市場回響罷了。
再鋒利的矛也需要擁有握得住矛的手,印度飛行員用生命驗證了裝備與體系的鴻溝,戰場從不為廣告買單,只有實戰才是最好的廣告。
參考資料:
長江新聞號《法國“陣風”賣不出去 這能賴中國嗎?!》
直新聞《“陣風”賣不出賴中國?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