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弘基金祁世超。光伏產業指數在過去半個月中連續走強,受到市場熱議,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光伏~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光伏產業正經歷從 “規模擴張” 到 “價值升級” 的歷史性蛻變。盡管短期面臨產能過剩與價格博弈的陣痛,但中長期來看,政策引導、技術迭代與市場擴容的共振,正為這一賽道打開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以下從供需格局、政策調控、技術突破三個維度展開分析,并揭示值得長期布局的戰略機遇。
一、供需格局:產能出清與需求韌性并存
1、產能過剩的階段性陣痛
2024 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因產能過剩持續下行,多晶硅、硅片等環節價格一度跌破成本線。截至 2025 年二季度,組件價格企穩于 0.65-0.85 元 / 瓦區間,其中 TOPCon 組件因效率優勢溢價明顯(0.67-0.72 元 / 瓦),而傳統 PERC 組件價格中樞則更低一些。行業呈現 “龍頭漲價、小廠拋貨” 的分化格局:頭部企業通過技術溢價維持價格,二三線廠商則因現金流壓力降價清庫存。當前硅料庫存約 23-25 萬噸,疊加下游拉晶企業庫存,全行業庫存總量約 40 萬噸,部分企業在高庫存下仍維持高開工率,漲價去庫存的效果有待觀察。(風險提示:庫存消化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價格進一步下跌,二三線廠商低價拋貨或加劇行業價格戰)
2、需求端的結構性亮點
全球能源轉型需求持續釋放,歐洲光伏產業協會SolarPower Europe發布包括稱,在中等展望情景下,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計達 660GW 以上,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貢獻主要增量。中國市場尤為亮眼。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預測,2025 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 3.8 億千瓦,同比增長 35.5%,占全球新增裝機的 44.5%。政策驅動下,“沙戈荒” 大基地、分布式光伏與 “光伏 + 儲能” 等場景加速落地,形成對產能的有效消化。(風險提示:2025 年下半年國內需求可能因政策退坡或項目審批延遲而疲軟,國外需求受美國 “對等關稅” 及《凈零工業法案》限制,東南亞產能面臨高額雙反稅率沖擊)
二、政策調控:反內卷重塑行業生態
1、頂層設計的系統性糾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等多次強調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工信部通過提高新建項目資本金比例、行業自律公約限制低價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例如,四川省 2025 年 1 月出臺政策,通過降低用能成本、融資成本等 10 項措施,助力企業技術升級與產能優化。2025 年 7 月 3 日,工信部召集 14 家光伏企業及行業協會座談,明確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退出。(風險提示:地方政府因財政壓力可能干預產能退出,導致 “邊清邊增”,政策執行力度與節奏存在不確定性)
2、市場化機制的深度重構
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如電價市場化交易、綠電交易擴容)倒逼行業從 “政策依賴” 轉向 “市場驅動”。2024 年全國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達 55%,綠電交易規模同比增長 195%,推動行業從 “量增價減” 轉向 “質效優先”。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過濾下,技術領先、成本可控的頭部企業將占據更大市場份額。例如,近期TOP4 組件廠商通過品牌、技術優勢將報價穩定在 0.704 元 / W 以上,傾向通過穩定價格保障利潤與市場份額,而二三線廠商為求生存采取低價拋貨策略,加速行業洗牌。(風險提示:市場化交易可能放大電價波動風險,頭部企業與二三線廠商的價格分化或加劇市場無序競爭)
3、產能出清的實施路徑與挑戰
行業整合借鑒鋼鐵行業經驗,由頭部硅料企業牽頭兼并二三線產能,計劃通過聯合收儲提升硅料價格(短期目標 5 萬元 / 噸,長期 6 萬元 / 噸),并從產能規模、技術先進性、能耗等方面管控新增產能。然而,整合面臨多重阻力:企業間技術路線差異(如改良西門子法與 FBR 技術)增加談判難度,地方政府因財政壓力,產能出清進度相對較慢,收儲計劃因資金分歧和股權爭議可能延遲至 2025 年底。此外,政策干預與市場機制的平衡難題尚未完全解決,行業仍需在 “有形之手” 與 “無形之手” 的博弈中探索最優路徑。(風險提示:收儲計劃推進不及預期可能導致價格修復延遲,行業整合過程中技術路線分歧與地方保護主義或成為主要障礙)
三、技術突破:從 “硅基時代” 到 “后硅基革命”
1、高效晶硅技術的迭代加速
TOPCon 已成為主流技術路線,頭部企業量產效率突破 24.8%,疊加 BC(背接觸)電池的美觀與效率優勢,在分布式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力。頭部企業 HIBC 電池效率突破 27.81%,鈣鈦礦疊層技術效率達 34.85%,為行業樹立新標桿。BC 組件較 TOPCon 溢價 0.03-0.1 元 / W,且成本差距已縮小至 0.05 元 / W,預計很快能實現成本持平。(風險提示:BC 電池量產良率提升不及預期可能影響商業化進程,技術迭代加速可能導致現有 PERC 產能加速貶值)
2、顛覆性技術的產業化曙光
鈣鈦礦與晶硅疊層技術被視為 “終極解決方案”,理論效率可達 45%,但最終實現還需要解決一些技術難題。相關企業已建成 GW 級中試線,預計 2026 年量產;其他頭部企業同步布局,計劃通過 “晶硅 + 鈣鈦礦” 疊層技術實現效率躍升。此外,銀漿降本取得突破,個別企業電池技術路線中單瓦純銀耗量從 6mg/W 降至 0.5mg/W,銅漿應用加速產業化。(風險提示:鈣鈦礦電池穩定性、大面積制備工藝及量產良率仍需驗證,技術專利壁壘可能限制國內企業產業化進程)
3、光儲協同的經濟性突破
儲能技術與光伏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寫行業邏輯。政策層面,中國取消 “強制配儲”,推動儲能從 “政策配套” 轉向 “價值創造”,長時儲能、液流電池等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內蒙古烏蘭察布光儲一體化項目度電成本降至 0.25 元 / 千瓦時,首次低于煤電;中東 Neom 新城 24 小時光儲供電項目平準化成本 0.18 美元 / 千瓦時,經濟性顯著優于燃氣發電。(風險提示:儲能技術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可能影響光儲項目經濟性,政策退坡后儲能需求可能階段性收縮)
四、長期布局:把握三大戰略機遇
1、技術領跑者的超額收益
聚焦在 TOPCon、HJT、BC 及鈣鈦礦技術上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BC 電池因效率高、美觀性強,在分布式市場需求旺盛,預計 2025 年底頭部企業 BC 產能將達 50GW 以上,且成本與 TOPCon 持平后盈利前景進一步改善。技術溢價將驅動頭部企業利潤率回升,預計 2025 年底行業集中度(CR5)將達 76% 以上。(風險提示:技術研發投入過高可能擠壓短期利潤,技術路線選擇失誤或導致產能閑置)
2、新興市場的藍海紅利
中東、拉美等地區正成為增長極:沙特 “2030 愿景” 規劃 58GW 光伏裝機,阿聯酋投入 1360 億美元發展光伏與儲能,中國企業通過本地化建廠(如晶科能源在沙特的 10GW 組件項目)規避貿易壁壘,搶占市場先機。此外,非洲、東南亞等 “無電人口” 市場的剛性需求,為分布式光伏提供長期增長空間。例如,不少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投資 2 億美元建設組件廠,也有企業在南非布局大型光伏電站,助力當地能源轉型。(風險提示:新興市場地緣政治風險較高,政策穩定性不足可能導致項目收益波動)
3、全球化生態的價值重構
頭部企業正從 “單一組件供應商” 向 “光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商” 轉型。例如,個別頭部企業通過 “光伏 + 儲能 + 綠氫” 閉環生態,在中東、拉美布局綜合能源項目;也有發力氫能電解槽,探索 “光氫一體化” 新模式。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提升服務溢價,更構建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在國際政策層面,中國企業需應對美國 “對等關稅” 與歐盟《凈零工業法案》的挑戰,通過海外建廠、技術輸出等方式鞏固全球市場份額。(風險提示:全球化布局可能面臨海外供應鏈配套不足、文化差異及貿易摩擦升級風險)
結語:錨定能源革命主線,穿越周期的產業價值邏輯
光伏產業的長期價值,根植于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底層邏輯,而非短期價格波動或政策擾動。從能源革命的歷史維度看,當一種新能源的度電成本跨越 “替代臨界點” 后,其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將呈現不可逆的加速態勢,這種經濟性優勢正在改寫能源市場的游戲規則。
短期政策密集釋放的反內卷信號,本質是推動行業從 “規模擴張紅利” 向 “技術溢價紅利” 切換的制度性鋪墊。盡管中期產能出清過程中,庫存消化節奏、技術路線競爭、區域政策協調可能帶來階段性反復,但行業集中度提升與落后產能退出的大方向已明確。這種轉型陣痛,恰恰是產業從 “量增” 向 “質升” 躍遷的必經階段,如同半導體產業歷經多輪產能周期后才形成技術壁壘一樣,光伏行業的 “去蕪存菁” 將為優質企業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長期來看,三重確定性構成堅定持有的核心支撐:其一,技術迭代的持續性。鈣鈦礦與晶硅疊層技術的理論效率天花板較當前主流技術提升近較大,每一次效率突破都對應度電成本的階梯式下降,這種技術驅動的降本曲線尚未見頂;其二,全球化需求的剛性。新興市場光伏裝機占比近幾年快速提升,中東、拉美等地區的能源自主化戰略與非洲 “無電人口” 的能源普惠需求,將對未來的行業需求形成支撐;其三,生態價值的重估。光伏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較煤電低不少,在全球碳關稅與 ESG 投資框架下,其環境外部性正被納入資產定價體系,這種價值重估才剛剛開始。
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光伏產業的核心邏輯不在于短期政策催化的彈性,而在于其作為 “零碳能源基礎設施” 的不可替代性。當技術突破持續兌現、全球市場持續擴容、生態價值持續顯化,那些扎根技術研發、布局全球供應鏈、構建光儲氫協同生態的企業,終將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沉淀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資產。這一過程或許伴隨周期波動,但產業升級的主線從未偏離,最后留下來的會成為行業主導者。
天弘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基金(A類011102,C類011103)緊密跟蹤中證光伏產業指數,該指數從主營業務涉及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不超過50只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光伏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感興趣的伙伴,上支付寶APP搜索:天弘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基金(A類011102,C類011103),即可了解詳情。
風險提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應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與基金合同,請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