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消息,特朗普政府發布14封關稅通牒,日本輸美商品稅率從24%上調至25%。特朗普突拋關稅“炸彈”,這一舉措如驚雷般炸響在東京政壇。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官員們面色凝重。此前種種關于“美國會顧及盟友情面”的預判,在白紙黑字的關稅清單前化為泡影。通牒覆蓋汽車零部件、電子設備等2000余種商品,幾乎涵蓋日本對美出口主力品類。
戰后七十余年,日本始終將自己定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不可替代的盟友”。從安保條約到貿易協定,東京習慣在華盛頓的全球戰略中尋找特殊位置。安倍晉三時期構建的“美日印澳”框架,更讓日本政界堅信能在經濟領域獲得額外關照。如今關稅壁壘轟然落下,《朝日新聞》評論稱“幻想已到破滅時刻”,《讀賣新聞》則直言“日本必須直面霸權邏輯下的新現實”。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在自民黨內以“農業守護者”自居。美國在關稅談判中明確要求日本將大米進口配額提升至年30萬噸,這遠超現行10萬噸規模。日本農業大臣在國會質詢中表態,“這等于讓北海道稻農徹底失業”。內閣官房長官在記者會上強調,“農業是國家根基,讓步即動搖國本”。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的僵持,已持續18輪談判無果。
汽車產業貢獻日本GDP的8%,提供530萬個就業崗位。豐田、本田等企業對美年出口額達480億美元,25%的稅率意味著每年將多支付120億美元關稅成本。日本經產省提交的談判文件顯示,要求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實施“全面且永久的關稅豁免”。馬自達北美工廠已啟動裁員計劃,日產則暫停在美國南部的電池工廠建設。
中國在應對美國關稅戰時采取的反制措施,為日本提供了現實參照。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大豆加征關稅的同時,加強與巴西、阿根廷的農業合作,既保障供給又維護產業安全。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提出三項建議。豐田汽車測算,關稅上調將使其美國市場利潤率從目前的6.2%降至3.8%。三菱重工已宣布推遲在美國的風電設備工廠投產計劃。農業領域,北海道農協組織3000名農民在國會前集會,抗議“政府可能的妥協”。東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若關稅持續三年,日本對美出口將萎縮18%,拖累GDP下降0.7個百分點。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近期在自民黨會議上罕見批評“過度依賴單一盟友的外交存在致命缺陷”。外務省已開始重新評估與東盟十國的自貿協定,計劃將關稅減免范圍從目前的65%擴大至90%。經濟產業省則啟動“印太供應鏈韌性計劃”,撥款2000億日元扶持企業在東南亞建立替代生產基地。這些動作被解讀為“外交自主化”的信號。
這場關稅風暴正倒逼日本重新繪制外交經濟版圖。是繼續在美日同盟框架內艱難博弈,還是轉向更均衡的多邊合作?答案或許藏在橫濱港堆積的待出口汽車里,藏在北海道稻田的晨霧中,更藏在東京決策者對“國家利益”的重新定義中。國際貿易秩序的重構浪潮里,日本站在了必須抉擇的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