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肯納·埃梅烏,《非洲中國》雜志主編、太陽報駐尼日利亞記者
7月9日至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于華盛頓主持一場針對五個非洲國家的迷你峰會。白宮宣布,此次會談將聚焦于各國之間的貿易問題。然而,這一貿易議題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警示信號,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這一貿易旗號的真正含義。
盡管各國享有自由交往的權利,但此次會議的某些議題,尤其是參與國家的篩選,引發了人們對美國此舉的相關性和潛在意圖的質疑。此次會議被稱為“貿易討論”,這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疑慮,因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旨在與主要經濟體達成重大交易,而他為何選擇非洲五個最小的經濟體作為目標,這讓許多人感到奇怪。
利比里亞、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幾內亞比紹和加蓬并非美國的盟友,甚至可以說沒有哪個非洲國家是美國的盟友。即使利比里亞從美國獨立出來,兩國之間也沒有任何密切關系可言。
而且,這五個國家的總人口為3345萬,低于加納的3379萬人口。2023年,這五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為671.7億美元,而加納同年GDP為767億美元。除了在全球舞臺上的主權投票權外,從貿易角度來看,正如特朗普所強調的,加納是一個比這五個國家大得多的實體。但美國沒有選擇加納。
與貿易無關
2022年,美國與整個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的貿易額僅為區區67億美元,而ECOWAS的五個成員國中有四個是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它們的貿易額占比不超過10%,約6億美元。然而,ECOWAS與美國的貿易對非洲地區有利,美國對非洲的貿易逆差達27億美元。或許從長遠來看,獲得隱性同意將有助于美國將赤字轉為盈余。但這絕非貿易問題。貿易額不足以成為促使美國采取此類行動的經濟刺激。其真正目標很可能是確保對軍事化的強制性支持。
控制非洲水域以實現軍事化
從會議召開到美國斡旋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盧旺達實現和平僅有一周時間。美國對該和平協議感興趣的原因是商業和經濟利益。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有相當數量的美國私營礦產公司。它們介入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盧旺達之間的和平談判,以確保自身利益,這促使美國建設了連接贊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安哥拉洛比托港的洛比托走廊。這條1300公里的鐵路線僅用于開采并向美國運輸該地區的礦產資源。作為美國通過大量財政和政治支持推動的項目,美國得以無障礙進入安哥拉大西洋沿岸(港口所在地)、剛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在這一水域線上,加蓬、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安哥拉之間有1045公里的海岸線。這就是美國將加蓬納入所謂華盛頓貿易談判的原因,因為將加蓬納入其盟友行列將使美國獲得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的在非洲大西洋沿岸實行軍事化的機會。
在幾內亞灣沿岸地區,美國與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和利比里亞達成的協議,使美國在西非大西洋沿岸獲得了額外的1,137海里海岸線。美國獲得了在非洲大西洋沿岸2,182海里海域進行無限制巡邏的權利,這已使其在實現該全球航道軸線的完全軍事化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而這一目標自2000年以來便一直是美國的追求。尼日利亞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曾拒絕讓巴拉克·奧巴馬軍事化幾內亞灣,這也是其讓美國不滿的行為之一,因此美國在2015年迫使他下臺。
封鎖非洲大西洋
從地理上看,這五個非洲小國是位于大西洋南岸的沿海國家,因此,美國位于大西洋西岸,與這些國家之間僅有公海相隔,因為它們的專屬經濟區(EEZ)、毗連區和領海的最大范圍均為200海里。
這更像是針對幾內亞灣的軍事化政策 —— 該地區的大國如尼日利亞、加納等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并拒絕這一做法;而美國現在正試圖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海軍陸戰隊將軍、非洲司令部指揮官邁克爾·蘭利于2023年2月訪問了塞內加爾。這一步揭示了其真實意圖。他們旨在控制非洲這一側翼,尤其是在他們與北約盟友失去對撒哈拉非洲地區軍事和經濟利益的控制后,由法國主導了這一行動。
由美國、7個北約盟國和42個其他國家聯合的“非洲雄獅2025”演習最近在大西洋結束,塞內加爾既是目標國也是參與國。在這五個被邀請參加所謂貿易談判的國家中,只有加蓬沒有參與2025年非洲雄獅軍事演習 —— 目標越來越明確。
美國在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對幾內亞灣的軍事化企圖,自2005年以來愈演愈烈,如今正逐步成為現實。這是美國單方面對非洲進行的又一輪瓜分與掠奪。其目標是實現軍事霸權,掌控該地區各國共同依賴的石油資源,以及所謂的海上利益。
若美國成功地將這條海路軍事化,必將阻礙其他國家對航運路線的自由使用。同時,這將對尼日利亞、加納、南非等沿岸非洲國家造成巨大軍事壓力,甚至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崩潰。
基于此,我們還就該問題采訪了部分專家,他們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尼日利亞《金錢報告》雜志出版人、世界銀行專家尼·奧格布利認為,特朗普政府正面臨兩大全球性挑戰,這些挑戰已深深地植根于美國全球影響力可能被削弱的潛在風險之中。
首先,特朗普政府在非洲等地試圖追趕中國的跡象,被認為是其力圖被關注的主要依據。由于中國對美國經濟與政治結構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特朗普一直試圖切斷中國對許多國家的聯系,無論這些國家的大小與重要性如何。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非洲新興經濟體上的外交冒險不僅限于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威脅,更是為了開發除中東地區之外的新原材料來源做準備.
雖然奧格布利認為尋找礦物資源替代品是可行且及時的,但他認為美國雄心勃勃阻礙中國在非洲發展的意圖是死胡同,因為有強烈跡象表明中國已真正進入非洲腹地并取得進展。這可能是為何美國直接忽略與中國關系密切且有影響力的國家,轉而選擇較小國家的原因。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胡賽因·阿斯卡里指出,這是典型的特朗普式表演。毫無實質內容。賄賂小國,比如大西洋上的微型國家,以支持美國的軍事冒險和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投票,對特朗普來說更容易。美國在財政上和物理上都已破產。因此,他們選擇了這些成本不高的國家。但這些國家卻能制造很多麻煩。
記者約斯芬·烏巴認為從表面上看,貿易談判通常旨在促進參與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然而,鑒于中國與非洲之間存在的強大外交關系,他認為特朗普此舉是針對中國新貿易倡議的一種絕望的非對稱回應,旨在通過將零關稅待遇擴展至所有與北京保持外交關系的非洲國家,從而實現重大政策轉變,重塑其與非洲的貿易關系。
此外, 美國可能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向外部世界開放,對美國構成威脅,因此通過“邀請這些國家參與談判”的方式,巧妙地吞并這些較小非洲國家的經濟要地,并且與這些國家談判時,可能更容易獲得有利條款,而不會像與較大經濟體談判時那樣面臨復雜問題。
在表象之下,特朗普提議與這些國家進行的貿易談判似乎是在把這些國家作為跳板,努力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迅速均衡勢力 —— 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一直是世界大國爭奪的焦點。
拉各斯《利基報》出版人伊克楚庫·阿梅奇覺得特朗普本周邀請加蓬、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領導人訪問華盛頓的舉動引發的質疑,是因為這些國家在經濟、政治甚至社會層面都不是非洲的前11名。
誠然,白宮上周解釋稱,特朗普認為非洲國家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遇,這將惠及美國人民和非洲合作伙伴。但也有觀點認為,此次邀請可能與移民和毒品問題有關,這些問題是特朗普議程的核心。
此外,阿梅奇還認為特朗普此舉可能意在冷落尼日利亞和南非等與全球南方國家關系密切的大國。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