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余暉中,司馬懿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大限已然臨近。往昔歲月如潮水般在他心頭翻涌,尤其是那被他斬殺殆盡的曹家 1000 多口人的場景,宛如噩夢般揮之不去。在這彌留之際,他為兒孫們留下了兩條堪稱英明的遺囑:一則是務(wù)必打理好國政,二則是司馬家后人一律禁止前往祖墳祭拜。
司馬懿對待曹操后人的手段,可謂是冷酷至極。他將曹家全族誅滅,毫不留情地斷絕了曹氏東山再起的所有可能。而對自己,司馬懿同樣展現(xiàn)出了令人驚嘆的決絕。在古代,人們建功立業(yè),無不渴望在世時盡享風光,死后亦能極盡哀榮。然而,司馬懿卻毅然下令,將自己草草土葬,既無寶物陪葬,更不許后人前來祭拜。
這位老謀深算的權(quán)謀家,早就料到自己篡權(quán)奪位的行徑,在死后必定會遭受世人的唾棄與辱罵,甚至極有可能被人掘墳鞭尸以泄心頭之恨。為了不給后代子孫留下任何潛在的禍患,他不僅心狠手辣地鏟除了曹氏一族,更是連自己的陵墓都考慮周全,生怕其成為他人對付司馬家的把柄。這般絞盡腦汁、精心布局的心機,恐怕也唯有蟄伏多年、出其不意奪得王位的司馬懿方能做到。只是,即便司馬懿生前費盡心思,司馬氏的最終結(jié)局,依舊是因內(nèi)部爭斗不斷,致使外部覬覦的勢力有機可乘。
追溯往昔,司馬懿從一開始就未曾看好曹操,甚至還曾佯裝生病,逃避為曹操效力。但隨著曹操勢力逐漸壯大得勢,司馬懿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搖身一變成了對曹操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其身邊鞍前馬后,勞心勞力,由此深得曹氏家族的信任。曹操甚至放心地將自己的兒子曹丕托付給司馬懿輔佐,而曹丕臨終之際,同樣任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協(xié)助魏明帝曹叡穩(wěn)固政權(quán)。
魏明帝在生命的盡頭,又將年僅八歲的曹芳托付給司馬懿,并再三叮囑他悉心照看。那時的司馬懿,對曹芳而言,幾乎如同另一位父親般的存在。歷經(jīng)幾代曹氏皇帝,竟都未曾對司馬懿的忠心產(chǎn)生過絲毫懷疑,司馬懿將忠臣良將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由于曹芳年紀尚小,曹氏王朝的實際權(quán)力便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司馬懿手中。
隨著司馬懿權(quán)勢日益滔天,這無疑引起了曹氏家族其他人的強烈不滿。曹爽便是其中之一,他不甘心屈居司馬懿之下,于是聯(lián)合黨羽,試圖與司馬懿爭奪權(quán)力。然而,司馬懿遠比曹爽更加沉得住氣,他老謀深算,先是將自己撇得干干凈凈,隨后又故技重施,再次裝病逃避政事,任由曹爽在朝堂之上肆意妄為,鬧得天翻地覆。
彼時,魏明帝剛剛離世不久,朝中局勢本就人心惶惶。曹爽趁機挾持幼主,不僅貿(mào)然發(fā)動戰(zhàn)爭,致使魏軍元氣大傷,而且還夜夜笙歌,將國家治理得混亂不堪,烏煙瘴氣。司馬懿看似隱忍退讓的舉動,反而引得許多朝中老臣心生憐惜,紛紛為他鳴不平。在司馬懿看來,天時、地利、人和皆已具備,奪權(quán)的時機已然成熟。而他所選取的關(guān)鍵時機,正是曹爽帶著曹芳前往掃墓之時。當曹爽在高平陵風光無限之時,司馬懿果斷出擊,迅速搶占軍事要地,如同扼住了曹爽的咽喉。
緊接著,司馬懿巧妙地讓被幽禁的郭太后出面“主持公道”,而他自己則穩(wěn)坐幕后,順利奪回了權(quán)力。經(jīng)此一役,司馬懿的權(quán)勢更勝往昔,再也無人敢對他指手畫腳。然而,司馬懿更為狠辣之處在于,眾人皆欲一勞永逸地掃除權(quán)力道路上的障礙,但司馬懿卻全然不顧及名聲。他在已然答應(yīng)曹爽放其一馬的情況下,依舊對曹氏家族趕盡殺絕。不僅曹爽及其全族未能幸免,就連與曹爽交好之人,也一并遭到誅滅。為了達到最大的威懾效果,司馬懿甚至下令將這些人在同一天斬殺。一夜之間,魏國的名士竟被屠戮了一半之多。更為甚者,司馬懿連曹氏家族嫁出去的女子也不放過,其狠辣程度可見一斑。司馬懿這般屠戮千人的行徑,令眾多人義憤填膺,就連魏國的對手,也對他的行為嗤之以鼻,深感不恥。
作為統(tǒng)治者,司馬懿雖未給自己留下絲毫好名聲,卻為子孫后代營造了一個在魏國內(nèi)部幾乎沒有反對勢力威脅的朝堂環(huán)境。畢竟,那些反對司馬氏的人,大多已被他斬盡殺絕。而祭掃高平陵這一事件,無疑是司馬懿政變成功的關(guān)鍵節(jié)點。臨終前,回首自己一生所經(jīng)歷的種種風云變幻,司馬懿深知,若是風光下葬,極有可能會給子孫后代埋下隱患。他擔憂有人會效仿自己的手段,利用他的陵墓來謀取司馬家的江山。于是,這位算計了一輩子的權(quán)謀大師,就連自己的死亡與葬禮,也納入了他那精心編織的算計之中。
司馬懿親自為自己選定了墓地,但卻并未進行多余的建造與裝飾。下葬之時,他沒有身著隆重的禮服,僅僅穿著普通人的粗布麻衣。送葬的隊伍沒有吹吹打打,一切都顯得格外低調(diào),他就這樣被悄然送到了陵墓。至于那些珍貴的陪葬品,以及陵墓外常見的碑刻和古木,一概不見蹤影。不僅如此,他還提前鄭重叮囑后代,無論是他的妻子還是寵妾,都絕不允許與自己合葬。就這樣,司馬懿的陵墓悄然隱沒在了首陽山中,在他去世后的許多年里,始終無人前來祭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