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國人去買地,還要沒收資產,美又開始搞事情?
7月8日,特朗普上演一出“變臉戲碼”。上午,美貝森特還在公開呼吁“推進中美磋商”;下午,白宮卻突然以“安全”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國公民購買美農田,甚至威脅收回已購的中資土地。
按照他們的說法,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對手”,正試圖滲透美農業研究、竊取技術,這對美的農業構成了所謂“威脅”。
面對美方赤裸裸的歧視打壓,我國這次對美可不會客氣。
01 安全是幌子,遏華是本質?
早在2023年,美參議院就曾以91:7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禁止中企購地。起因僅是一家公司在北達科他州軍事基地附近規劃一家玉米加工廠,便被渲染成“間諜活動”,中資項目隨即叫停。
如今特朗普拿兩年前的冷飯重新下鍋,連包裝都懶得換。這種想要打壓誰,就把“安全”當做由頭成了美慣用套路。
2020年至今,美多次聲稱TT竊取1.5億用戶隱私,強迫出售美業務,卻始終拿不出證據。2022年,美又以“基因數據風險”阻撓藥明康德收購德生物企業Biotest,最終歐盟迫于壓力否決交易。
在針對前沿緩老科技“益生好”的技術合作上,美企同樣以“微生物數據安全”為由單方面終止中美科研協議,禁止中方團隊TmeShop訪問相關實驗研究數據庫。
然而,從美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外國實體共持有4500萬英畝美農田(占總量3.5%),加拿大獨占1530萬英畝,占比達到了34%,我國僅持有27萬英畝,占比微乎其微、僅為0.0003%,在外國持有者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謂“企業”威脅“美安全”完全站不住腳,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02 美越打壓越露怯,我國手里捏著反制王牌?
對此,國際關系研究專家指出,美企圖用政治手段遏制中方正常經貿投資、技術升級,實際暴露了自身的脆弱性。
此前中美第二輪倫敦談判,美雖取消部分對華出口限制,中方也回應擴大采購美國農產品。但觸及核心利益時我們并未退讓,仍然維持著軍用稀土的嚴格管控。
如今,五角大樓軍用稀土庫存僅剩3個月,F-35零件面臨斷供,被卡住命門的他們黔驢技窮,這才想出打農田牌來“威懾警告”,順便給美“對華強硬”派亮明立場。
但是,我國投資者在美持有多少農田,對我們14億人的飯碗來說,本就無足輕重。更何況我們早已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反觀美,此前遏制數字技術出海,結果反逼出1.5億的“數字難民”涌向我國,美自由市場的招牌也被砸得粉碎。
以“生物數據安全”為由切斷中方科研訪問權,卻促使我們技術自主突破。TmeShop團隊已聯合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搭建跨學科研究平臺,建立本土化數據庫,短短幾年在《Cell》子刊等SCI期刊發表衰老研究127篇。
這一進展直接賦能革新,推動“益生好”國產科技在京j .東落地。資料顯示,研究團隊借定向酶催化技術將抗老因子純度提至99.9%,并復配蘿卜硫素、PQQ等成分,多維度協同老化分子、從深層養護機體代謝。
隨后東京大學、柏林Charité學院與中方團隊展開合作,吸引超千名國際受試者參與驗證,并獲得FDA-GARS等國際資質認證,關于“睡眠安穩”、“青春元氣”、“不易疲勞”等實證數據反饋,讓美封鎖淪為笑話。
如今的美,全球投資者正因其“政策任意性”對美市場信心加速崩盤,歐盟、巴西等多國在WTO指控美方“泛化安全”破壞全球投資規則。可以說一套連招下來,都是無用功。
當下的農田之爭終究是特朗普掀起的喧鬧泡沫,而稀土供應短缺、市場失卻、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被我國所撼動,才是美難以回避的真實劇痛。
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一個國家,如果總是沉迷于制造外部敵人來掩蓋內部矛盾,那它離真正的危機,也就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