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賀瑤
養殖戶劉衛良養了幾千頭豬,過去處理生豬糞污每噸要花15元,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合公司”)全量化收集后,他以每噸3元的價格將糞污運送至該公司處理,每噸節約12元。種植戶劉帶根種了1000多畝水稻,養殖產生的糞污加工成的沼液、沼渣,剛好滿足種植需求:沼液流入稻田,可以改良土壤;沼渣混合秸稈制成的有機肥,可以提高晚稻畝產。
劉衛良和劉帶根的故事,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7月8日下午,參加“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時,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聽到的。這是一套被稱為“N2N”的區域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江西正合環保集團董事長萬里平介紹,“N2N”模式就是以縣域農業有機廢棄物集中處置為核心,聯動上游N家養殖企業和下游N家種植企業,從而構建區域種養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通俗一點講,就是將區域內的有機廢棄物收集起來,通過集中的專業化處理,再將產生的有機肥等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區域內生態大循環。
新余市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有機肥生產車間內,工人在駕駛翻拋機加工有機肥。受訪者供圖
這是萬里平2013年從北京回新余渝水區創業后,探索創建的模式。10年前的新余農村,幾乎家家戶戶粗放養豬,一些生豬養殖密度高的村子,村民們夜里聞著豬屎睡,早上被豬屎臭醒。豬糞污染還污染飲用水源。羅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盧可記得,鎮里有村子家家戶戶只能買純凈水喝。
為此,2017年新余市開展“保家行動”,關停了7200余家不達標養殖場。“豬糞不是垃圾,而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工程專業出身的萬里平,提出“全量化收集”概念,不僅收集生豬糞便,還將養殖場的糞污、廢水和病死畜禽全部回收,并推行畜禽糞污生態循環“N2N”模式,實現畜禽糞污全收集、全轉運、全利用。
簡單來說,公司收集生豬糞污后,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液、沼渣,沼氣用于供熱和發電,沼液用于能源植物種植和土壤改良,沼渣用于生產高品質有機肥,實現“變廢為寶”。萬里平提供了一項數據:公司通過集中收集處理渝水區范圍內的各類農業有機廢棄物和全區142家養殖場、年出欄60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污。年發電2000萬度,產有機肥3萬噸,可替代化肥4000噸,提升了耕地肥力和新余蜜桔等果品的口感。
新余市渝水區七里山萬畝桔園,新余蜜桔掛滿枝頭,村民們正加緊采摘。受訪者供圖
新余蜜桔種植戶賀成看到,當地越來越多的蜜桔種植戶使用有機肥。除了可以改善土質,提升果品的品質,換用有機肥后,每畝地可減少約30%的肥料使用量,增產8%左右,“成本降低,產量提升”。賀成說。
如今,新余市通過“N2N”區域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構建起城鄉生態融合發展機制,暢通區域大循環,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正合公司相繼建成的羅坊沼氣供氣站、南英沼氣發電站和鵠山沼氣發電站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樞紐。
羅坊沼氣供氣站日產沼氣6000多立方米,為羅坊集鎮及附近村莊的6000余戶居民提供燃氣,讓村民生活更環保;其三期工程產生的沼氣還可并網發電,年發電量可滿足全鎮居民的日常用電需求。
生態環境改善了,曾經豬場遍布的羅坊鎮東邊村迎來了投資,被打造成“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點”——錦園生態旅游景區,節假日,日均客流有近萬人次。一些專注飼料生產和肉牛養殖、加工的企業也相繼落戶建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