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祖國的花骨朵,幼兒園的孩童,無疑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存在。
但某家幼兒園的孩子們,卻集體深陷中毒悲劇。
頭暈、惡心、發燒,血鉛嚴重超標,就連幼兒教師也沒能逃過一劫。
網友痛罵、央媒點名通報,仔細探查才知,這竟是園長“帶頭投毒”……
回顧大部分人的青春,“學校”二字占據了大部分時間。
不少人將“考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當做終極目標。
但有時,看似不重要的“幼兒園”,也有著屬于自己的作用。
一件事的發生,讓無憂無慮的幼兒也陷入了危險中。
事情開始于今年7月初,主角是甘肅培新幼兒園的孩童。
這是當地的一家高端幼兒園,每年的學費都高達1萬多元。
將孩子送往這所學校就讀的,都是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長。
可也正是這所收入不菲的貴族學校,發生了大事!
從7月開始,有位姓李的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出現了肚子痛、食欲不振的現象。
本以為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孩子的身體卻連續多天出現不適。
排除了家里的因素后,李先生將幼兒園當做了懷疑對象。
畢竟,自從到了適齡年紀,孩子一周有5天都待在幼兒園里。
但為了不搞烏龍事件,他還是聯系了不少其他孩子的父母,彼此交換孩子的近況。
誰料,得知此事后,不少家長紛紛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況。
有的頭暈發燒,有的常喊肚子痛,還有的乳牙也變得斑駁不已。
但在這其中,有個女童身體狀況最不容樂觀。
年僅6歲的她,頭上已長出了白頭發。
考慮到父母均不是少白頭,女孩也是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
出于對孩子的安全考慮,女孩家長立即將孩子送到了醫院診斷。
果不其然,孩子的診斷結果不一般。
據醫生判斷,這位女童被確診為鉛中毒。
一個年紀這么小的孩子,怎會與“鉛中毒”掛上鉤呢?
眼看中毒的女兒整日食欲不振、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女孩家長立即將孩子中毒的事,告知其他家長。
不少父母聽說此事后,紛紛將自家身體不適的孩子,帶去醫院檢測。
為了檢查的更加細致,不少人還驅車前往陜西西安醫院?看病。
經過一番嚴謹的檢測,結果很快出爐。
按常理來說,人體幼童的血鉛含量應小于100微克/升。
可這些被送來接受檢查的幼童,他們的血鉛指標都達到了2百多毫克每升。
這懸殊的數據對比,讓孩子們都被確診為了“鉛中毒”。
這些出事的孩子家境不同、此前的交集更是寥寥。
就讀于“培新幼兒園”,成了這些孩子唯一的共同點。
待孩子的中毒情況穩定后,家長們先后將矛頭指向了幼兒園。
在家長們的聲討下,幼兒園也決定開展一次體檢。
而這次突發的檢查結果,也足以讓人感到后怕。
據幼兒園全體檢測,在校251名幼童中,有233人都有著血鉛中毒的狀況。
不僅孩子中了毒,就連園內的老師也沒能逃過此劫。
一位老師的血鉛值達到395μg/L ,另一位更是超過500μg/L ,而成人的正常參考值是200μg/L 。
要知道,鉛是一種工業化合物,一旦鉛中毒會引起人體的神經系統、腸胃的多種疾病。
可如今,幼童、老師的接連中招,讓人們對這家幼兒園的安全程度打上了問號。
隨著事件愈演愈烈,這起中毒事件引起了外界的諸多關注。
當地有關部門立即對該幼兒園展開調查。
而經過多方調查取證后,證實了這家培新幼兒園果然存在貓膩!
起初,面對家長們的猜疑,培新幼兒園還在試圖推卸孩子中毒的責任。
但隨著越來越多不合格的檢測報告出現,園長再也坐不住了。
公安機關的適時調查,終于揭穿了她的陰謀。
為盡快找到中毒源頭,警方即刻對這家幼兒園進行了摸底式查證。
歷經重重證偽,人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這個讓幾百人中毒的東西,正是園內自制的彩色糕點。
經取樣調查顯示,園內的三色紅棗發糕鉛含量高達1052毫克/千克,玉米卷腸包更是達到1340毫克/千克
而國家標準對糕點的標準僅為0.5毫克/千克 ,超標倍數高達2000多倍。
問題出在糕點上,這也能解釋為何幼童和老師都中了招。
只是,作為幼兒園的加餐糕點,這兩樣的鉛含量怎會如此高?
究其原因,這竟是源于園長的靈機一動。
為了能讓食品的賣相更加好看,園長朱某琳和投資人李某芳,在網上購買了大量的彩繪顏料。
商品明確表示含鉛量巨高,只能用于繪畫使用,無法被當做食品顏料。
但即便知曉此事,園長朱某琳還是告知后廚人員,將顏料稀釋放在食物中。
幼兒園的后廚監控,就是實打實的證據。
此事曝光后,不少網友都稱園長在“故意投毒”,央視媒體也對其大肆通報。
當地市長隨即公開表態,稱對此十分“深感痛心和自責”。
現如今,耍小聰明的朱某琳、李某芳攤上事兒了!
兩人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公安機關依法拘捕。
隨著下毒人員的落網,這起影響嚴重的中毒事件,終于塵埃落定。
這起事故也讓不少網友為之后怕,幼兒園本是幼童的第一所學校,本該被安全和關愛包圍。
但卻有人投機取巧,干起了損害健康的事。
希望這件事的發生,能讓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重視,不要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