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寄生蜂類天敵繁育與應用技術規范》正式發布,針對全市農林業生產中涉及的12種人工繁育的寄生蜂類天敵進行了技術規范,涵蓋了寄生蜂類天敵的繁育、檢驗、包裝、貯運、應用及檔案管理等全流程要求。這一標準的出臺,標志著北京市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改善農業生態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其中利用“天敵軍團”防治害蟲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即利用自然界中能夠捕食或寄生害蟲等的生物天敵,通過人工保護、繁殖和釋放,替代或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實現對害蟲的綠色防控。這種生態友好的防控方式不僅有效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還顯著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在天敵產業化方面,北京市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標準首次系統提出了適用于北京市農林業生產中人工繁育的寄生性天敵,包括赤眼蜂類、蚜小蜂類、蚜繭蜂類等,填補了農林業寄生蜂類天敵繁育和釋放標準的空白。這一舉措對于改善天敵產品質量、提升產業準入門檻、規范監管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寄生蜂類“天敵軍團”成員眾多,包括松毛蟲赤眼蜂、螟黃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廣赤眼蜂、煙蚜繭蜂、棉蚜繭蜂、燕麥蚜繭蜂、菜蚜繭蜂、麗蚜小蜂、海氏槳角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等。這些天敵可用于大田玉米、設施蔬菜、西甜瓜、草莓、果樹、園林綠化樹木等多種農林作物的害蟲防治。
麗蚜小蜂寄生粉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目前,北京市擁有天敵生產企業12家,建成65條生物天敵生產線,年產能超過3000億頭。2020年至2024年,全市累計釋放生物天敵1500億頭,用于蔬菜、大田、園藝等作物害蟲防控,覆蓋面積達690萬畝次,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規范寄生蜂類天敵的規模化繁育,天敵生產企業生產效率可提高10%以上,寄生蜂類天敵產品的合格率可提升10%至15%,進而使田間防治效果提高10%至20%。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