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環球時報】【新京報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增強內容感染力,細節可能存在藝術加工,請理性閱讀,僅作參考!
"誰說女子不如男",她為了給丈夫治療癌癥一天能夠搬運50噸水泥。
2017年,在安徽蕭縣發生了一件引發網絡熱議的震撼故事。
一位年僅28歲的女性因為配偶罹患重病急需資金救治,毅然決然加入男性勞工隊伍從事水泥搬運工作。
視頻中她為了獲取更高收入,背負三袋水泥后仍然要求繼續疊加,站立時身體微微顫抖的畫面令人心疼。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用餐時直接坐在地上,一手抓起4個饅頭,另一只手拿著肉快速進食后立即投入工作。
據稱她最高單日搬運量可達80噸,這個數字讓眾多成年男性都感到羞愧。
當這段經歷在網絡傳播開來,大量充滿善意的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水泥妹"。
并自發進行資金援助,希望幫助這個家庭度過難關。
但到了2018年,隨著越來越多網民出于同情給予經濟支持,有知情者不忍心看到更多人受騙,揭開了"水泥妹"的真實身份。
這位所謂的女工手上根本沒有長期勞動形成的繭子,其丈夫所謂的"絕癥"實際上只是普通肺炎,早已痊愈。
"水泥妹"私下不僅穿著打扮精致考究,日常代步更是令人艷羨的超級跑車。
消息傳出后曾經給予幫助的網友群情激憤,紛紛前往她的社交平臺留言譴責。
相關管理部門經過調查也證實了造假行為,并對其進行了公開通報。
"水泥妹"用以博取同情的賬號最終被平臺永久封禁。
然而一個享受過網絡紅利的人怎會輕易放棄這條道路,四年后她再次出現在短視頻平臺上。
"水泥妹"的真實背景究竟如何?
當初欺騙了這么多人,如今是否還能重新走紅?
富貴人家上演悲情戲碼
2017年,正值短視頻行業萌芽階段,一段身形瘦削的女子快速搬運水泥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當地部分商業媒體通過簡單采訪得知,該女子名叫張方方,其伴侶確診肺癌正在接受住院治療。
她如此辛苦地從事高強度勞動就是為了籌集醫療費用。
媒體認為這是極具傳播價值的素材,隨即索要照片,根據這個故事撰寫多篇報道,配合張方方的勞動視頻發布。
借助專業媒體的助推,張方方的事跡更加廣為人知,剛剛建立不久的視頻賬號粉絲數量從十幾萬暴漲至300多萬。
許多觀眾看到張方方汗流浹背、滿身水泥灰塵的模樣深感心疼。
希望她在工作之余能夠開啟直播互動,讓更多人提供幫助。
于是張方方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在圍觀群眾眼中,這個女孩確實不易,汗水浸透衣服帶來的刺痛感,很多人連想象都覺得難以承受。
善良的網民有的積極轉發視頻,有的則慷慨解囊進行小額打賞。
張方方在感謝的同時依然堅持勞動,她那種為家庭付出的堅韌形象獲得廣泛贊譽。
甚至有多檔綜藝節目邀請她登臺分享經歷。
就這樣張方方的故事持續發酵,感動了無數關注者。
進入直播間進行打賞的網民數量也在不斷攀升。
但細心的觀眾逐漸發現,張方方似乎開始出現變化。
直播過程中不再認真工作,僅僅象征性搬運幾袋水泥。
隨后就在工作場地就坐,與觀眾閑聊娛樂。
很快網上流傳出一張她穿著時尚服飾,與另一位明顯是富裕階層女性交談的照片。
身旁停放著一輛銀灰色高性能汽車,從外觀判斷價格不菲。
所處的社區環境也顯示出高端品質。
這種狀態與搬運水泥時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一邊是灰頭土臉的體力勞動者,另一邊是享受優質生活的富裕人士。
這張照片曝光后在網絡上掀起巨大爭議,很多曾提供幫助的網民紛紛到直播間詢問緣由。
面對質疑張方方選擇回避態度,被追問急了便解釋說是生活體驗。
所謂的生活體驗,就是通過虛構困境博取同情來牟利嗎?
看著輿論持續發酵,相關部門最終介入調查并公布真相:張方方純屬虛假宣傳。
那么張方方究竟是什么身份,又是何時開始實施欺騙行為的呢?
虛實交織的人設打造
事實上張方方確實做過水泥工,但在成為網紅之后就開始制造假象。
她和丈夫都是農村出身,早年曾在外地務工,后來回到本地從事水泥搬運。
起初夫妻二人共同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相當可觀。
轉折發生在2017年前后,丈夫因感染肺炎住院治療。
此時只有她一人從事搬運工作,家庭收入減少的同時還要承擔醫療開支。
聽說拍攝短視頻可以獲得收益,她開始在工作時架設設備記錄勞動過程。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視頻確實帶來可觀流量,吸引了一家傳媒公司的注意。
雙方基于共同利益考慮,決定對張方方進行人設包裝。
她開始刻意表演,一次扛運多袋水泥以吸引眼球。
甚至主動聯系媒體尋求曝光機會。
這使得張方方的賬號迅速漲粉,正式踏上職業網紅之路。
不過依靠欺騙公眾感情獲取利益的行為,終究難逃反噬命運。
虛擬光環終將破滅
2018年,在主流媒體點名批評后,張方方精心打造的賬號很快遭到封禁。
但嘗到成名甜頭的她已不愿回歸平凡生活,四年后的2022年,或許認為大眾已經遺忘往事。
她注冊了名為"芳芳姐(本人號)"的新賬號,改換劇本重新登場。
這次主要講述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內容無外乎今日丈夫出軌面臨離婚,明日發現小三遭遇家暴等情節。
不得不說這套新劇本確實奏效,雖然粉絲數量不及從前,但也積累到30多萬。
但互聯網具有強大記憶功能,隨著關注度提升,有人認出了她的身份。
出于警示目的,當年受騙的部分網民向新關注者揭露"水泥妹"過往。
每當張方方粉絲增長,就會有人出來揭穿真相,最終導致她被迫關閉賬號。
自2023年起她再未更新內容,不知此次是真心放棄,還是考驗公眾的記憶持久度。
結語
憐憫弱者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如果這種善意被不良分子利用,只會造成雙重傷害。
消費大眾同情心謀取私利的行為,終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環球時報】【新京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