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明明氫能源能做到真正的零排放,可為什么全世界只有日本在搞,中美兩個大國都不搞?
有人說,這事已經說爛了,因為日本人在氫能源汽車上擁有大量技術,只把氫能源儲存和運輸這兩個最難的給留出來等待別人突破。中美兩國如果搞的話就會很吃虧,給日本白白做了嫁衣。
這話說的沒毛病,但不全。因為中美兩國也在搞氫能源汽車,而且還相當不錯。
先說下美國。美國有個《通脹削減法案》,第45條里要求對氫能生產提供分級稅收抵免,每公斤氫氣可補貼3美元。
美國還有2005年出臺的《能源政策法規》,規定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8000美元的減稅,加州等地方還會提供1700~3150美元的地方補貼。
美國還長期資助氫能源汽車技術,比如2009年撥款24億美元支持氫能源汽車的研發。
看到沒?實際上,美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從2005年就已經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到現在已經支持了20年了。
而中國呢,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也極為給力。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都有關于氫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
比如我們大山東,去年山東高速宣布,氫能源汽車上高速可以免高速費,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有些人看不透這一點。但實際上,很多氫能源汽車都是以重型卡車形式存在的。這樣一來就清楚了吧?再不清楚問問卡車司機去,這條消息一發布,會對運輸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
所以,中美兩國從來就沒有拋棄氫能源汽車,反而是在大力推廣,而且中國的氫能源汽車專利可一點都不比日本少。
以前日本確實研發了不少,但現在,我們的專利數目已經超越了日本。
我們在氫氣的制造,儲存,運輸和安全管理四大領域,綜合評分超過日本12.7個百分點。
從2013年到2022年,我們每年有關氫能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7萬件,是日本的兩倍。
為什么會突然出現這種變化呢,好像挑戰了所有人的認知,因為以前大家都覺得,日本的氫能源技術占了70%。
這里解釋一下,估計解釋完了會讓大家覺得挺驕傲的。
因為日本太弱,中國太強。在如此巨大國力差距面前,只要中日都想干一件事情,贏得一定是中國。
日本車企特別喜歡搞壟斷專利,沒有形成開放生態,會導致技術迭代緩慢。
日本加氫站的單座成本高達2500萬人民幣,電價是中國的12倍,導致商業化極其困難。
日本是個資本主義國家,既然商業化極其困難,資本家賺不到錢,又怎么可能繼續投入巨資搞研發。
而中國卻不是這樣,我們有明確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從2021年一直排算到2035年。
只要我們發布了這樣的規劃,就意味著一定要做得到,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現在我們已經在重卡和工業領域形成了生態優勢,我們已經可以商用化了,可日本還做不到。
這就明白了吧,氫能源這事兒,其實是中美日三個國家都在搞。至于誰能先搞成,我看大概率還是在咱們中國這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