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2025年6月26日—2025年7月3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的公示》,正式受理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環境影響報告書 。
根據環評審查時限,環評報告從受理至批復正常約需2-3個月時間,宜常高鐵環評報告有望在9、10月份獲得批復。
環評批復是項目初步設計審批的重要前置要件,項目初步設計即將進入鑒修審查和批復階段,呼南通道宜常高鐵有望在今年12月底前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環評報告報批稿:
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簡稱“宜常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港澳通道西翼重要的協作通道;是深入落實服務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串聯鄂西生態經濟圈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一條以承擔中長途通過客流為主的高速鐵路。
項目位于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經湖北省宜昌長陽縣、宜都市、荊州松滋市、湖南省常德澧縣、臨澧縣、鼎城區,止于常德市武陵區。
線路自在建宜涪高鐵長陽東站引出,折向東南跨越漁洋河,于宜都市西南設宜都站,出站后跨越呼北高速后折向東南行進,跨越焦柳鐵路、國道 G351 后設松滋西站,出站后跨越新河向南行進,跨越洈水后進入湖南境內;
跨越省道S304,于澧縣西側彭頭山鎮設澧縣西站,出站后跨越澧水、安慈高速后,于臨澧縣東北設臨澧東站,出站后依次跨越省道 S517、道水河后沿國道 G207 東側繼續向南行進,跨越杭瑞高速、石長鐵路后,引入既有常德站。
本工程新建長陽東站至常德站段線路長184.729km(其中湖北省境內86.258km、湖南省境內98.471km),另含長陽東站相關工程0.138km。全線橋梁156座118.4km,隧道17座16.444km,路基49.885km,橋隧占比 73%。
控制性工程為澧縣澧水特大橋,全長6926.75m。相關配套工程包括引入長陽東站右線繞行段線路長5.917km;引入常德站右線繞行段線路長5.18km。
工程新建220kV牽引變電所3座,分別為宜都、澧縣、常德北牽引變電所,增容2座牽引變電所,分別為在建長陽東、既有常德東牽引變電所。
全線新建車站4座,分別為宜都站、松滋西站、澧縣西站和臨澧東站。項目為高速鐵路,雙線,電力牽引,無砟軌道,設計速度目標值為350km/h。
本工程總占地面積1134.80公頃,其中永久占地738.11公頃,臨時占地396.69公頃。
工程投資估算總額310.72億元,總工期48個月。
項目可研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以《關于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發改基礎〔2024〕1830 號)批準。
本項目共計穿越環境敏感區7處,其中生態敏感區2處,包括濕地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處(省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處;文物保護單位3處。
本工程共計穿越5處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湖北省1處、湖南省4處,主要以橋梁和隧道形式穿越。項目已取得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下發的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
本工程評價范圍內有聲環境保護目標193處,其中學校2處,機關2處,居民點189處,評價對噪聲預測超標的保護目標采取了設置聲屏障、安裝隔聲窗等降噪措施;振動環境保護目標178處,其中居民點176處,幼兒園1處,行政辦公1處,評價對振動預測超標的保護目標采取了拆遷或功能置換,措施后環境振動達標。
工程在選線時對重要的生態環境敏感目標進行了繞避,對確實無法繞避的采用環境影響較小的方案,并采取各項有效措施控制工程的不利影響。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設具有環境可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