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正式簽署并生效。
這部法案到底包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它在充滿黨派撕裂的國會里,依然能通過,并獲得大量支持?
大家好,我是老丁。
一、法案主要內容
我們找到了這部法案的原文,總頁數870頁,我們盡可能從中提取出了一些關鍵信息,來看清這部法案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是怎樣的?
法案主要分成幾大板塊:國防、移民、稅務、能源、社會福利。
第一,國防部分直接增加1500億美元預算,重點發展無人機、自殺式無人機、無人水下裝備等系統;第二,邊境安全部分投入700億美元,包括擴建邊境圍欄、增加巡邏人員、更新邊境設施,而且計劃每年最多遣返100萬名非法移民;第三,稅務方面法案延續了2017年特朗普任期內推行的減稅與就業法案核心條款,企業和個人的稅收優惠繼續生效,并將州和地方稅的扣除上限從1萬美元提升到4萬美元,這一變動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美國的高收入人群;第四,取消了《削減通脹法案》中拜登政府的新能源補貼,大幅收緊綠色能源支持政策;第五,法案對社會保障、醫療補助都進行嚴格資格限制,比如要求工作條件、加強身份審核等等,目的也是為了是減少開支。
支持者為什么多?很簡單。首先這是特朗普本次上任后的政策承諾兌現,他的選票支持者正是軍工利益集團、邊境安全支持者、減稅受益群體。
此外,法案中還加入了不少“特朗普式”的獨特條款,比如推出“MAGA賬戶”——家長可為每個孩子開設、每年獲得1000美元補貼的儲蓄賬戶;對海外匯款征稅;大幅削減社會福利;在教育部分提高佩爾助學金申請門檻并停止對本科聯邦直接補貼貸款;并把美國聯邦債務上限調高4萬億美元至40萬億。
特朗普的風格就是,一口氣把支持者關心的安全、減稅、反移民、反環保等核心議題都集中在一起,讓國會要么全盤接受、要么全盤否決。所以這項法案在國會才會備受爭議,但最終還是以極其微弱的優勢在眾議院、參議院都通過了。
二、法案的影響?馬斯克為什么反對?
法案通過后,它會在未來所帶來的影響就不得不提了。
第一個問題就是財政赤字,國會預算辦公室評估,法案在未來10年將增加聯邦債務3.8萬億美元;按照眾議院測算,這筆債務疊加現有36.2萬億美元國債,將讓美國財政在未來10年突破40萬億美元大關。
不過短期來看,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其實會對美國的短期GDP形成刺激。美國稅務基金會測算法案將創造近100萬個就業崗位,使年均GDP增長0.8%-1.2%。對軍事、基建、能源勘探等傳統行業形成需求紅利,給國防承包商、邊境建設企業、傳統油氣公司等帶來數千億的潛在合同。減稅則能帶來部分消費和投資的回暖效應。
美國制造商協會預測,2025-2027年制造業固定投資可能會因此每年平均增長2.5%。
但問題是,這種增長是靠舉發債硬推的,如果未來美國在10年內沒有相應的財政收入增長配合,長期赤字壓力又將威脅美債的評級,引發利率上行。不過對于特朗普來說,那時候他已經卸任了,這些問題不歸他管了。
其實在法案通過后標普就警告說,美國若繼續大規模加杠桿,將面臨信用展望下調的風險。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新能源。為什么馬斯克要公開反對?因為特斯拉、SpaceX等企業本身就是《削減通脹法案》和拜登綠能補貼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拜登時期,新能源車退稅、充電樁建設補貼、清潔能源貸款等計劃,都屬于對特斯拉的利好。
而特朗普這次的“大而美法案”把這些幾乎全盤否定,不僅把清潔汽車稅收抵免砍掉,還終止了氫能、清潔電力生產投資補貼,連零排放核電補貼都做了限制。在馬斯克看來,這無疑是“斷了自己的財路”,也把美國新能源發展推向停滯。
當初馬斯克和特朗普交好的時候,是因為特朗普很支持航空航天事業,同時在稅收和監管上也都是比較放松的,但是這對于馬斯克來說,就屬于左右手互搏了。
在能源和氣候方面,美國智庫能源創新中心指出,《大而美法案》的生效,將導致美國2030年碳排放量比拜登時期的規劃高出12%-18%。這不光違背了當初《巴黎協定》目標,也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其他國家跟風,那時候全球能源和氣候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在這方面,共和黨和民主黨一直是互相拆臺,共和黨上來就否定民主黨的政策,民主黨上來后再重新建立原來的標準,之后共和黨又上來,再否定掉。這個政治風險太高了。
第三,在社會層面上,《大而美法案》也將加劇美國的貧富分化。州稅的上限提高不僅對高收入者有利,法案還削減了數百萬低收入群體的醫療補助和食品補助資格;也就是說,《大而美法案》對富人的稅收寬容,其實是窮人的醫療、食品、教育補貼的削減省下來的。
美國社會的階層分布將會更為撕裂。原本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就是美國內需的重要支柱,這樣以來,從中長期的視角來看,一旦美國消費信心出現動搖,貧富的差距帶來的分配不均將反過來拖累整體經濟。
自古以來,資本主義地區的貧富差距增大到一定范圍之后,都會爆發極端的事件。要么是一場超大的金融危機在孕育,比如2008年,要么就是一場很大的政治革命事件在孕育,比如20世紀30年代。
三、資本市場
對資本市場來說,整體市場短期可能會因為刺激而變好,而長期的上行空間卻很存疑。同時行業也可能會因為政策走向分化。
軍工、地產、石油等公司可能會因為受益而出現資金青睞,而由于削減新能源支持,美國光伏、風電、氫能等產業大概率會受挫。彭博社預計到2030年,美國新能源產值可能會落后中國30%。
從宏觀層面,美國國債規模的快速增長也會加劇美債的拋售壓力,從而抬升長期利率,增加社會的融資成本。這也是為什么特朗普一直催促美聯儲趕緊降息的原因,因為他想既要又要。
惠譽評級公司6月的時候表示,大而美法案通過后,美國的主權評級展望將從“穩定”下調為“負面”,這是2008金融危機以來最大一次警告。而資本對于市場這些的擔憂,也會在未來,反映在美國的資本市場里,形成上行壓力。
結尾:
總結來說,《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風格的典型產物:用赤字刺激經濟,制造短期繁榮。它并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東西,充分說明了,政客只為自己的任期負責。
它當下可以達成特朗普的政治任務,但從中長期看,這種策略所帶來的副作用也將越來越大。這些副作用,在更遠的未來,也將在美國經濟、產業、資本、社會結構中,也醞釀著更大的矛盾。
我是老丁,朋友們,下期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