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住建部明確提到,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全部納入到城市更新改造范圍。
然而現實中,我們卻發現,所謂的更新改造,多數只是刷刷墻,修修路,加裝電梯,甜品草坪更換電線等等…
有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很多老房子破舊不堪,為啥不直接采用拆遷,而是以修繕為主,究竟是哪里有困難,又或者有哪些可以改造的空間呢?
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舊小區改造,為什么不采用“原拆原建、拆遷安置”的方案,而是刷刷墻,填填路?背后的原因是啥?
01、為啥要舊改代替拆遷?
棚改大拆大建的年代,以前的老房子多以拆遷解決,而今的老房子,處理方式主要是舊改,核心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拆遷成本太高,財政壓力大
有機構預算,舊改的平均成本只有原拆原建的1/3,比如,杭州浙江新村原拆原建,每戶居民需要自籌60到80萬,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壓力較大,
而舊改則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居民分攤小部分資金的方式即可完成,大大減輕了居民的資金壓力。
而且,拆遷還涉及補償和高成本重建,然而,這幾年地方財收銳減,很難支撐大規模拆遷。
②居民意見相左,難達共識
老房子原拆原建必須100%居民同意,然而,部分居民可能因為經濟能力不足或對新房面積不滿,導致意見不同。
③避免房價波動和資源浪費
棚改時期,拆遷戶獲得巨量補償之后,涌入市場買房,囤房,加劇了房地產的狂熱,同時占用了更多土地資源,而舊改通過漸進式更新,更有利于穩定市場,且很多老房子主體結構并沒有損壞,通過功能優化就能延長建筑壽命,避免了資源浪費。
02、老舊小區改造也有弊端
1.費用分攤達不成共識影響進度
舊改也不是全部靠政府出資,居民也需要承擔一部分的費用。但在具體實施時,有的居民可能因各種因素影響不愿意出錢,進而影響舊改進度。
比如加裝電梯,40萬的加梯費用補償28萬,業主分擔12萬,如果業主分攤達不成共識,安裝就遙遙無期。
2.擔心改造治標不治本
有些老房子表面上看沒什么,但實際上樓齡已經有30多年,內部結構已經老化嚴重。對于這樣的房子,如果只是采取修繕改造,治標不治本。
說白了,內部結構老化,問題沒解決,長期的安全隱患依舊存在,往后說不定居住體驗更差。
3、擔心帶來隱患
有的修繕工作不僅不能治本,而且還可能帶來隱患,比如加裝電梯,很多老房子當初建設并沒有預留空間,加裝電梯只能靠在外墻上敲敲打打各種鑿洞,如此一來,可能損壞老房主體結構。
另外,電梯采取外墻加掛的方式,加大了主體結構的承重,短期可能沒影響,長期或增加安全隱患。
所以相比舊改,更多人傾向于原拆原建。
03、哪些老小區適合“原拆原建”?
1、部分老小區
一般來說,只有那些經評估之后達到了房齡要求且存在嚴重結構安全隱患,無法通過常規改造措施進行修繕加固的老房子,才具備實施“原拆原建”的條件。
2、業主的同意率達標
有的地方規定,原拆原建必須業主同意率達到100%,比如北京石景山區的某老房“原拆原建”,居民同意率100%,最后老樓變新房,居住品質直線上升,身價也跟著翻了幾番,只是現實中,能夠順利推進原拆原建的項目占比依舊不高,畢竟業主承擔費用高,經濟條件有限很難達成共識。
文末結語
舊房改造雖說可以提高居住品質,但是相比大家更傾向于原拆原建,一方面,居民安全擔憂徹底解決;另一方面,不用適應新環境。
老房居民在原址居住了大半輩子,已經習慣了這里的居住環境、鄰里關系和社區氛圍,能夠在此基礎上拆舊建新,老業主們怎能不開心?
那么,你更傾向于選擇哪種方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