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庫奈特拉省邊境那條原本寂靜的小路卻異常熱鬧起來。遠處傳來的重型機械聲,像在打破這里本有的平靜。說來也怪,這段時間,以色列軍隊在庫奈特拉省北部,陸陸續續建起了八個甚至更多的新軍事基地。這消息剛傳出來,當地人就炸了鍋。你能想象嗎?好幾千公頃的農田和牧場一下子都不能用了,許多人的生活頃刻間被攪亂。很多本地居民一夜未眠,有的在村口守望,有的焦急地四處打聽消息。
庫奈特拉,真的是個多事之地。這地方夾在敘利亞與以色列實際控制的戈蘭高地之間,地理上本來就敏感。去年的那些動蕩,很多人都還記得吧?以色列這番突然加碼,不像是臨時起意,更像是早就計劃好的棋局。敘利亞方面也沒藏著掖著,他們的消息說,正是這些軍事擴建讓大片良田和牧場被封,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普通百姓。誰家指望土地和草場,經濟受打擊、心也更沒底氣。
以色列究竟在想什么?說起來理由好像也挺熟——“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武裝在活動”,以此為由頭,加強軍事存在。這回可不只是喊喊口號,真的動起手來了,不少觀察者都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1967年后的戈蘭高地,就是以色列一直死死守著的緩沖區。可敘方總覺得,這架勢有點像是“蠶食”又在悄悄上演,邊界緊張,誰心里能踏實。
從“技術控”的角度想想,新建這些基地,不只是簡單的哨所。聽說有監控,有預警,還能讓士兵快速移動補給,說實話這效率可真不低。還有一點——基地建多了,給對面看著也有點“心理威懾”的意味,似乎也是以軍想要的效果。最近幾年,以色列這邊的軍事開支漲了不是一點半點,他們對邊境的警覺,幾乎寫在臉上。
不過,說到底,還是老百姓最難熬。土地被圈起來,幾千戶人家沒了收成,牛羊也沒地放。我看到報道里有人感嘆,現在種田都得繞著走,甚至有人考慮要不要離開祖業去別的地方。唉,邊境的這些故事,從沒簡單過——和平的日子太短,動蕩和變數倒是常客。即便如此,大多數敘利亞人還是愿意堅守老家,也許熬過去就能再看到曙光。
其實歷史一直都挺嘲諷。自從1967年那個轉折點起,戈蘭高地以及周邊幾乎年年都能鬧出點新聞。無論是正面對峙還是背后“代理人”較勁,這片土地,好像天生不安分。前不久還聽到一句話,“每一次鐵鍬插進這片地,就是一整個中東的神經被牽動。”挺形象。
在這里,老農民們望著那道新修的墻,難免心生感慨——“地是祖輩留下的,說不種就不種,現在哪還有什么主張?”這樣的無奈,其實我們平常人很難真切體會。也許,真只有那些住在邊境的人,才知道分別日子的漫長和煎熬。但說到底,還是有人不肯離開,畢竟“家在那里,心也在那里”,這道理講出來雖然樸素,但格外有分量。
至于未來會怎樣?我說不好。只知道新基地建成后,這一片短時間怕是難得安靜。局勢是變是緩,沒人能說準。中東,永遠不缺懸念和故事。你怎么看?庫奈特拉的明天,真會有轉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