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剛對華伸出橄欖枝,說要取消那些不合理的限制,結果魯比奧轉頭就拉著一幫盟友準備對中國"下狠手"。
一個急著談生意,一個忙著立威;一個想握手言和,一個要拳打腳踢,美國內部這場"宮斗戲"已經撕得不可開交了。
到底該信特朗普的"說話算話",還是信魯比奧的"絕不妥協"?
作者-W
政策大翻車:6周時間見證史上最快反轉
轉眼6周。美國就完成了一出政策大翻車的精彩表演。
從對華出口限制到全面解禁,這速度快得讓市場都沒反應過來。6月份還在用"軍事用途風險"為由,卡住乙烷出口。
好幾艘運輸船被迫停靠在港口,價值超過20億美元的貨物積壓如山。EDA軟件更是被卡得死死的,三大巨頭西門子、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全部被叫停。
可就在特朗普忙著給中美關系"降溫"的同一時間,他的國務卿魯比奧卻在新德里跟三國外長密謀著怎么給中國"加壓"。
7月3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乙烷禁令解除。7月5日,EDA軟件出口許可恢復。7月8日,魯比奧在四方安全對話上宣布啟動"關鍵礦產倡議"。
這種左右互搏的戲碼,把盟友們看懵了,也把全世界的觀察家們給整不會了:美國到底想干什么?
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種政策精神分裂居然在同一個政府內部上演。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直接跳出來喊話,說稀土短缺可能讓生產線停擺。
農業集團也在給白宮施壓,說中國這個大市場不能丟。可魯比奧那邊卻在告訴盟友,必須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人設差異:商人思維對決政客心態
要搞明白這出戲,得先看看這兩個主角的"人設"。特朗普是典型的商人思維,眼里只有能不能賺錢這一個標準。
他當總統前搞房地產、辦真人秀,破產好幾次還能爬起來,靠的就是實用主義。在他看來,意識形態是虛的,訂單才是實的。
稀土斷供讓軍工企業急得跳腳,農產品出口商也在給白宮施壓,他當然得趕緊調頭。華爾街的股價比國務院的立場重要得多。
魯比奧就不一樣了,他是標準的政客心態,滿腦子都是地緣政治那一套。這位古巴移民后代,從小就對威權國家有天然的警惕。
從佛羅里達州議員干到參議員,再到國務卿,一路走的都是保守派路線。在他看來,面子比里子重要,立場比利益關鍵。
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不能動搖,哪怕付出經濟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種思路跟冷戰時期遏制蘇聯如出一轍,理想主義色彩濃得化不開。
兩人的價值觀差異直接體現在政策選擇上。特朗普要的是眼前能吹的政績,農場主和企業家的呼聲他聽得很清楚。
取消限制后,美國商會估算,乙烷出口五年能多賺100億美元。魯比奧想要的是長期戰略主導權,經濟損失在他眼里是可以接受的代價。
這種根本性的分歧,注定了美國對華政策的撕裂狀態。一個向東伸手,一個向西使勁,底下的執行部門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歷史重演:分裂政策的前車之鑒
這種分裂,歷史上也不是頭一回。當年里根搞"星球大戰"的時候也是這樣,一邊說要談,一邊卻在暗地里布局軍事威懾。
國防部長溫伯格支持軍備競賽,國務卿舒爾茨主張外交對話,兩人公開分歧搞得政策執行一塌糊涂。
結果可想而知,計劃最終擱淺,但對蘇聯造成了巨大心理壓力。這次的情況更復雜,因為中美經濟綁得太緊,硬脫鉤代價更大。
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也有類似問題。希拉里在國務院推軍事威懾,財政部卻在跟中國談經貿合作,政策缺乏統一性。
拜登上臺后喊"競爭合作對抗",結果也是半斤八兩。說要在氣候變化上合作,轉頭就在芯片技術上卡脖子。
這種政策人格分裂已經成了美國的老毛病。不同部門各有各的利益訴求,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
更要命的是,這次特朗普和魯比奧的分歧更加公開化。盟友們也看明白了美國人的套路,說話不算話已經成了常態。
日本在四方對話上表態謹慎,印度更是各種找理由推脫,澳大利亞雖然跟著喊口號,但西澳的礦業企業卻在增加對華合作。
魯比奧想靠這些盟友把中國踢出供應鏈,可現實是大家都在給自己留后路。誰都不想當出頭鳥,承擔經濟損失。
博弈升級:中國從容應對,美國焦慮加劇
面對美國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政策,各方的應對策略也得跟著調整了。中國這邊倒是很淡定,商務部一再強調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稀土出口依法審批,軍工用途直接不批。這種精準反制讓美國軍工企業叫苦不迭,F-35戰機生產線面臨斷料風險。
特朗普要真想拿EDA和飛機零件換稀土,恐怕還得多拿點真家伙出來談。光是嘴上說說,中方可不會買賬。
盟友們估計是徹底看明白了美國人的套路。日本外相在四方對話后私下表示,合作可以,但得小心跟中國的經濟關系。
印度雖然嘴上答應得爽快,但稀土加工技術不行,光有意愿沒能力。澳大利亞的態度更加務實,不愿意砸錢搞什么替代體系。
說到底,這幫盟友都是精明人,知道美國政策朝令夕改,誰敢真的把寶全押在華盛頓身上?
全球市場對這種政策搖擺也越來越不耐煩。乙烷和EDA禁令一取消,相關股價確實漲了,但投資者心里還是七上八下。
誰知道明天又會出什么幺蛾子?這種不確定性比任何制裁都要可怕,企業根本沒法做長期規劃。
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展現出了戰略定力。不被美國的政策反復帶節奏,也不急于在談判桌上搶奪主動權,而是按照自己的節拍穩步推進。
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反而讓美國更加焦慮。特朗普急著要訂單,魯比奧急著要面子,可中國偏偏不急不躁。
誰著急誰被動,這是博弈的基本規律。美國內部越是分裂,中國的相對優勢就越明顯。
結語
這種政策上的"人格分裂",說白了就是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時的焦慮癥狀,既想要好處,又放不下架子。
往后一段時間,這種"一邊握手一邊使絆子"的戲碼估計還得繼續上演,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只會越來越大。
面對美國這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政策,你覺得咱們是該見招拆招,還是該有更好的應對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