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印尼教書國民黨上將劉峙,給臺灣的好友顧祝同寫去求助信。顧祝同去找老蔣說:“讓一個上將滯留于爪哇,傳出去也不好。”
劉峙的軍旅生涯,用“高開低走”四個字形容再貼切不過了。1927年8月,國共分裂后,劉峙率兵在龍潭一戰全殲孫傳芳部。
有的歷史學家曾經這樣評價,“沒有龍潭戰役的勝利,就沒有南京的國民政府。”雖然有夸大的嫌疑,但劉峙的功勞,由此可見一斑。
在一次戰斗中,劉峙晝夜兼程奔襲百里,成功救出蔣介石。這件事讓蔣記了一輩子,也是劉峙后期屢屢犯錯而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峙最高光的時刻來自中原大戰,1930年3月與馮玉祥、閻錫山大軍激戰于許昌、新鄭之間,前后戰數十合,從馮玉祥的口袋陣突圍而出,殺傷甚重。
7月,劉峙以第二軍團總指揮轉移兵力于津浦線,以陳誠的第十一師為先鋒,打敗傅作義,重新占領濟南,使戰局出現根本性的轉折。
1935年4月,劉峙在年僅43歲的時候升為二級陸軍上將,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時風光,無人出其右。
劉峙與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一道,被人們稱為“五虎將”,其中劉峙位居首位,僅位列蔣介石和何應欽之后,他因此聲名遠播,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
就在蔣介石盼望著劉峙的戰功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一般時,他卻在抗戰中來了了急剎車,緊接著調轉向下,讓人大跌眼鏡。
平漢戰役中,時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司令的劉峙一潰千里,將大片的國土拱手讓給日本鬼子,被時人譏笑為“長腿將軍”。
不過,戰場上的大潰敗并不影響劉峙升官發財,他此后先后擔任重慶重慶衛戍總司令和第五戰區司令員。
當然,官運亨通的劉峙在前線依然拉胯,幾乎沒有組織起任何像樣的抵抗,就丟失了重鎮老河口,把桂系的李宗仁氣得直跺腳。
國共內戰開始后,劉峙先后擔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和徐州“剿總”總司令。淮海戰役中,劉峙被打成了光桿司令。
蔣介石對劉峙忍無可忍,決定加罪于他。不過,蔣介石在風雨飄搖之中被迫下野,劉峙再一次錦鯉附身,不費吹灰之力地逃脫了處罰。
一年清知府,三萬雪花銀。在國民黨統治下,無論是其軍隊,還是地方官員,都中飽私囊,賺的個盆滿缽滿。
長期身居軍隊高層的劉峙自然也不例外,他積累了大量錢財和金銀珠寶,有這些在手,足以后半生衣食無憂,過起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愜意生活。
想到這里,劉峙一不做二不休,1949年7月直接帶著多年的積蓄,領著三姨太黃佩芬以及幾個子女,來到了香港定居。
只可惜,劉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當富家翁”的美好愿望落了空。在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的同時,很多軍官也像劉峙一樣尋找后路,其中的許多也來到了香港。
劉峙花天酒地、生活富足,可是他曾經的很多下屬卻困難重重,有的甚至吃了這頓沒有下頓。
走投無路之下,這些下級頻頻“拜訪”劉峙。后者礙于面子,對他們慷慨的予以施舍。
時間久了,前來劉峙處的下級越來越多,劉峙死要面子活受罪,一碗水端平、雨露均沾的同時,帶過來的積蓄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惹不起躲得起,劉峙意識到香港絕非久留之地。1950年10月,在印尼僑商代表丘元榮的極力幫助和精心準備之下,劉峙拖家帶口啟程前往雅加達。
兵荒馬亂的年代對誰都不友好,劉峙在新加坡中轉的時候,被盜匪劫掠,攜帶的錢財被搶去大半。
到達雅加達之后,劉峙發現那里的物價并不便宜,在只出不進的情況下,一家只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只節省不是長遠之計,不久后劉峙攜家屬搬到了兩百多公里之外的茂物,這里物價便宜很多,劉峙還找了一個教書的活兒。
事實上,在國民黨同行眼中,劉峙不僅僅曾是“虎將”“福將”,更是“儒將”,他精通英語、日語、德語、歷史、國文等,可是說除了軍事,樣樣精通。
這樣的人才,在一個小地方給華僑華人的子弟教書,再合適不過了。果然,已經兩鬢斑白的劉峙很受學生歡迎。他在領取薪水的同時,也很有成就感。
可是已經60歲的劉峙并不滿足于長期教書,1952年他求助顧祝同向蔣介石求情,希望能夠回到蔣介石身邊。
“劉峙怎么著也是陸軍一級上將,在爪哇島那鳥不拉屎的地方教書,有損黨國的形象。”顧祝同的這句話說到了蔣介石的心坎上,后者終于同意接納顧祝同劉峙到臺灣。
1953年初,劉峙結束了在異國他鄉漂泊的日子,來到了臺灣。蔣介石也沒有食言,他只痛罵了劉峙一頓,沒有再將之前的事情揪住不放。劉峙這才開始領取上將薪水,過起了安穩的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