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成都作為“詩和遠方”的代名詞。檢索詞庫,卻很難找到一句話來精準詮釋成都的魅力。 今天起,這座城市豎起了鮮明的文商旅體品牌——“公園城市,幸福成都”。 短短8個字,彰顯了天府特色、成都韻味,也道出了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所期望觸及的目標,幸福加碼、活力翻倍。 今天,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決定》,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并非就“文”論“文”,就“體”論“體”。文商旅體貫通三次產業、鏈接供需兩端,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牽引作用,是拉動內需、催化業態、活躍市場、提質民生的重要動力。而“融合”,是破題關鍵。 也正因如此,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新引擎。 成都如何讓幸福進階、加碼?這場大會,給出了答案。
▲成都市桂溪生態公園
聚共識
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
會上,許多參會者用數據講述了一個個文商旅體融合的生動故事。
“‘月月有主題、周周有賽事、天天有活動’的‘運動成都·十二月市’掀起了城市的運動熱潮。”成都市體育局局長王毅說,截至今年6月,共有超550場活動吸引100萬市民參與。這之中,有運動的快樂、商業的活力,更是對古代“十二月市”商貿文明的賡續創新。
“2024年,成都傳媒集團承辦的成都馬拉松吸引了23.9萬人報名、3.5萬人參賽,成都市外選手占比超70%。”成都傳媒集團董事長母濤介紹,這場成馬帶動賽事期間,成都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六成以上、酒店預訂量翻番、旅游門票收入同比增長365%。今年,成都馬拉松報名人數升至28.7萬,同比增長20%,能夠撬動的消費更是不可估量。
▲2024成都馬拉松現場,選手途經天府大道 資料圖
“我們聚焦城市特色元素,打造了夜游蓉城、火鍋巴士、青春巴士等旅游消費沉浸式服務產品。”成都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沈衛平表示。此外,成都已經開行春熙路、熊貓基地、三星堆、安仁古鎮等31條旅游直達專線和6條機場專線來提質文旅服務,日均服務游客8萬多人次。
▲畢業生們乘坐“青春巴士”
“融合”之下,有熱度,有流量,有口碑,更有真金白銀。
全會的召開,為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識——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既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使命,亦是順應發展趨勢的務實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建設文化強國、旅游強國、體育強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別是總書記多次來川視察,評價成都有江山之雄、文物之盛,寄望四川充分綻放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這為成都以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為重要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上個月,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會上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做強引領全省文旅發展的核心引擎。
貫徹黨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這是成都的使命所在,責任所系。
另一方面,我國消費結構正從商品消費為主向服務消費為主轉變,文商旅體市場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體現了“產業-場景-市場-體驗”的發展邏輯,能夠直接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零售、娛樂等行業的發展。所以,這更是一項全方位促進消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聚共識,探路徑,匯合力。一場會后,成都的方向,已然清晰。
▲東郊記憶人頭攢動
探路徑
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
這場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不斷優化,“三城三都”影響力持續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萬億元,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旅游總消費、體育產業總規模分別達到2000億元、4700億元、1800億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潤城、以商興城、以旅塑城、以體營城的發展格局全面呈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綜合能級邁上新臺階。
怎樣抵達這一目標?那就要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
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協同共享、相互賦能、集鏈成圈的資源整合、業態融合和場景聚合。各類要素在全新的融合之下,會產生出其不意的化學反應。
▲市民體驗飛盤項目
許多嘉賓都在會上提出了關于“融合”的點子。
四川物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梁說,企業目前已打造了多部XR大空間沉浸式原創互動體驗劇目,如《熊貓·1869》《熊貓·赤炎》《青城山·極境探密》等。“我們將致力于讓虛實融合技術走進每一個行業場景。”
成都香頌文化董事長巫平麗則以白鹿音樂小鎮來舉例,整個小鎮以音樂為核心紐帶,串聯文化、旅游和商業。“比如正在舉行的‘白鹿夏季啤酒消夏音樂季’,就將演出、啤酒、巡游和集市完美聯動。”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無疑是發展的大趨勢。這就需要以“圈鏈思維”推動文商旅體和千行百業聯動成鏈發展。會上,成都多次提到了“票根經濟”一詞。提出以“票根經濟”為牽引發展研學游、康養游、低空游、冰雪游、鄉村游等新業態,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零售、娛樂等全產業融合發展。
“票根經濟”的底層邏輯,正是“圈鏈思維”。
▲游客正在逛錦江邊的文創集市
打好“融合”牌,還有另一個關鍵“思維”,場景思維。場景構建水平決定著消費的深度與廣度。
對此,會上提出,要精準“狙擊”不同客群的個性化體驗需求,立足成都文博場所、生態景觀、文創空間、特色街區等資源稟賦,綜合運用創意設計、實景演藝、數智技術等手段,構建更多真切感知、互動參與、深度沉浸、直抵人心的情境與氛圍。
當前年輕人選擇城市的邏輯已經從“生存”需求轉變為“生活”需求,從“利益導向”轉變為“快樂導向”。更絲滑的體驗、更豐富的場景、更貼心的服務、更有趣的文化,才能讓成都成為一座“大家都想來的城市”“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匯合力
信心樹起來!他們有了新靈感、新目標
盛夏,文殊院旁的“成都院子”劇場里,展演著最具代表性的川劇經典節目:三英戰呂布、刀馬旦、滾燈和變臉。開業至今,劇場保持著高上座率。去年,劇場在抖音上實現了超1400萬元的銷售額。
成都東郊記憶園區內,蜀宴賦餐廳通過舞樂等形式展現蜀地詩詞歌賦的文化魅力。開業兩年,已接待游客超29萬人次,一年收入能達到七八千萬元。
▲蜀宴賦
去年成都舉辦湯尤杯,直接經濟效益達5.4億元,英雄聯盟季中冠軍賽帶動直接消費超1.5億元。再過20多天,成都世運會即將開幕,成都上線世運會票務系統,已累計預訂10萬余張門票。
關于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成都一直在不斷探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接待游客超1.6億人次,同比增長4.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8.4萬人次、同比增長51.5%,旅游總花費超2100億元,同比增長5.9%。
優勢足,底子好,活力強。
而今日的會議,則吹響了進階的號角。這意味著成都將拾級而上,開啟新階段的探索。
嘉賓們備受鼓舞,信心十足,同時深受啟發,紛紛燃起了新的靈感與思路。
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總經理程洪想到了以科技賦能賽事。
他在會議期間表示,企業把量子、新型顯示(XR)、5G-A、智聯網、低空反制等最新成果應用到辦賽、保賽、觀賽上,為“科技世運”創造更多新亮點。“7月11號晚,在麓湖收官的‘跟著賽事去旅行’和‘樂享天府服務消費季’啟動儀式上,我們就將作系列成果的發布。”
成都海納博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虎則想到了“創新聯名”。
他所在的企業已經與三星堆聯名開發IP產品,旗下開發的文創甜品還在積極和寬窄巷子合作。但他也由此提出新的想法,建議成都可以展開文商旅體一體的“場景+品牌”的聯名合作。比如聯合高端化妝品品牌,在美術館開展期間推出“藝術+商業+旅游”的禮盒,或與運動品牌為馬拉松賽事設計融入城市文化的紀念跑鞋,借助品牌全球渠道輸出成都文旅形象。
成都市導游協會黨支部書記曾智紅思考的是如何鏈接多要素,用新手法講好成都的老故事。
她講出了一連串的備選“方案”:開發主題深度線路,如“‘尋味天府’米其林+市井小吃”“詩行成都”(草堂+新書店)、“潮玩蓉城”(東郊記憶+交子大道)、“活力公園城”(綠道騎行+觀賽)。再比如,“最近,我們的團隊也正在設計一條‘CityWalk’線路,從镋鈀街文藝咖啡到太古里時尚,穿插設計師品牌,終點望平坊夜經濟,融入成都人茶館圍棋的‘動中取靜’,立體展現融合成都。”
▲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夜景璀璨攝影 安詠濤
一旦“融合”的思路打開,那么將催生無數種化學反應,也將激起千行百業的發展活力。
深推文商旅體融合發展,讓有趣的城市更有趣一點,幸福的城市再幸福一些。以文商旅體融合為“支點”,當幸福不斷“加碼”,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也就被撬動起來了。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編輯 于曼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