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1日,據多家中東媒體報道,敘利亞政府近日決定啟動一項重要政策調整,正式為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獲得敘利亞國籍的通道。這一舉措被外界視為敘利亞戰后重建過程中,在民族融合與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信號。
敘利亞現有約5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大多是自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后陸續進入敘利亞境內。盡管他們長期享有居留、教育、醫療等權利,但在法律上仍以“難民”身份存在,無法參與政治、不能自由購買不動產,也難以獲得完整的社會保障。
此次政策的推出,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巴勒斯坦難民及其后代,有可能正式成為敘利亞公民,從而在法律上享有與本國公民等同的權利。
敘利亞政府表示,此舉旨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社會穩定,促進難民融入國家建設”。與此同時,政府也強調,入籍政策將采取自愿原則,并通過分階段、審核制的方式推進,避免社會資源短期內受到過大沖擊。
分析人士指出,敘方此舉有多個深層考慮。首先,敘利亞正處于戰后重建的關鍵階段,許多巴勒斯坦難民實際已深度融入當地社會,如果長期缺乏法律身份,將不利于社會整合。其次,提升難民的法律地位,有助于緩解民生矛盾、改善社區治理。
不過,也有聲音擔憂,此項政策可能會引發地區政治敏感反應,特別是在“巴勒斯坦難民回歸權”問題仍未解決的背景下,是否會被視為削弱巴勒斯坦人的國家主張,還需國際社會進一步觀察。
據悉,目前尚未公布具體操作細則,但敘利亞內政部正在制定相關標準,預計將首先在部分難民聚集區進行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