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視頻中的余承東駕駛著問界 M8,頭部低垂近 20 秒,雙手未握方向盤,這一畫面被曝光后,迅速引發了公眾的質疑,大家紛紛猜測余總這是在 “開車睡覺” 嗎?此視頻瞬間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相關話題熱度持續飆升。直到 7 月 8 日晚間,在 “2025 享界用戶星享之夜” 活動上,余承東親自回應了此事,他表示當時是在使用智能駕駛時看手機,隨后主動到公安局 “自首”,不僅交了罰款,駕駛證還被扣了三分,更是笑稱自己 “開了快 30 年的車沒違過章沒交過罰款,第一次進局子” 。這一回應雖然澄清了 “睡覺” 的誤會,卻讓他因違法駕駛這一負面事件登上熱搜。
回顧過往,余承東為了宣傳華為產品,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在眾多發布會上的表現,每一次都試圖向消費者傳遞華為產品的卓越性能和獨特賣點。但從營銷效果來看,那些發布會似乎都未能真正觸動大眾的敏感神經,未能在輿論場中掀起廣泛且持久的波瀾。從 7680 幀超高速鏡頭帶來的極致拍攝體驗,到一底雙長焦、紅楓鏡頭在影像領域的創新突破,再到折疊屏電腦展現出的前沿科技魅力,以及三折疊、闊折疊等令人驚嘆的設計,每一次華為新技術、新產品的亮相,余承東都會不遺余力地向大眾展示華為在技術研發上的深厚底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精心籌備、飽含技術含量的發布會,那些號稱 “捅破天” 的黑科技,都未能讓余承東如這次這般登上熱搜。反而是屢屢提到的“遙遙領先”被群嘲!
這次疑似 “開車睡覺”(實則開車看手機違法)這樣的負面事件,讓他和華為成為了全網熱議的焦點。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華為在營銷方面是否陷入了一種困境?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大眾對于科技產品的營銷宣傳已經逐漸產生了免疫。發布會中大量專業術語堆砌的黑科技介紹,雖然能夠展現華為的技術實力,但卻難以在情感層面與消費者建立直接的聯系。消費者在面對鋪天蓋地的技術宣傳時,往往會感到迷茫,難以快速理解這些技術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怎樣實實在在的改變。而這次余承東違法事件之所以能引發如此高的熱度,恰恰是因為它貼近生活,涉及到了大眾熟知的交通安全法規。人們在討論這一事件時,不再是關注晦澀難懂的技術,而是從自身的駕駛經驗和對法規的認知出發,使得話題更具共鳴性。
從華為的營銷戰略層面分析,過度依賴技術驅動的營銷方式,可能導致品牌形象在大眾心中逐漸變得刻板。
技術固然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但在營銷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技術優勢,而忽略了與消費者的情感溝通、品牌故事的講述以及價值觀的傳遞,那么品牌就難以在消費者心中扎根。相比之下,一些競爭對手在營銷時,更加注重營造品牌氛圍,通過情感營銷、故事營銷等多元化手段,讓消費者更容易記住產品,提供了足夠的情緒賈子涵,并產生情感認同。
余承東自曝違法進局子上熱搜這一事件,給華為的營銷敲響了警鐘。這一現象背后所反映出的,正是華為營銷方面的悲哀 —— 空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卻難以找到與消費者有效溝通的營銷路徑。華為需要在技術宣傳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采用更加多元化、接地氣的營銷方式,重新塑造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橋梁。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