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橋的文化
第一節(jié) 文橋的橋文化(一)
文/圖/伍家裕(廣西)
古往今來,修路架橋是文橋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江北和江頭的連心橋——“玉龍橋”。
玉龍橋開始是木橋,全部都是用木材建造。
由于,設計精巧,選址科學,幾百年來,從未被洪水沖垮過。
設計精巧是指:江中五個橋墩,六個橋拱。五代表江頭人的宗族姓伍,六寓意六六大順,合起來就是伍家人六六大順!選址科學是指:在整條江最寬的地方筑壩架橋。水面最寬,水速最慢,沖擊力最小,橋的壽命就最長。
上面筑好了壩,下面建好了橋。一開壩,滿壩白銀直流江頭江北人家。飛瀑濺起的水花把玉龍橋的笑臉輕抹。
玉龍橋因此也就等于免費請了個保姆,四季潔白無瑕,全身滋潤爽滑。
遺憾這只是聽到村子里,一位長者的敘說。沒有目睹到曾經(jīng)能工巧匠的杰作。
今天, 站在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選址是何等的先知先覺!
他們幾乎看到了今天的發(fā)展。現(xiàn)在,江頭和江北通過玉龍橋,已經(jīng)連成了一個村了。房屋的建設規(guī)模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人心也通過玉龍橋相互溫暖著。
現(xiàn)在是水泥橋了,只能通過三噸以下的小型車輛。連五座轎車也不能通過。
為什么呢?
這里面的原因,不得而知。
這里的始祖伍元鳳是朝廷翰林院官員,主管雨部,后來成仙了,就成了雨部真人。
傳說從 此橋走過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伍元鳳始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辭官歸隱后,就定居在江頭村,后來,一直在甑山庵修道,直到成仙。
玉龍橋就是他的杰作。
橋面寬一米六五,僅限行人隊伍浩浩蕩蕩,大張旗鼓。
玉龍橋連接江頭尾和江北頭,頭尾相連,把江頭和江北融為一體。
玉龍橋的東面500米處有一座富裕橋,1000米處有一座敬愛橋。三橋輝映,彼此呼應。這三橋的設計建造,也有其中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寓意子孫發(fā)達,福澤綿長。
玉龍橋的西面是九畝瀑布如白銀,一半給了江頭,一半給了江北。九畝飛閣經(jīng)書藏,木魚聲聲,晝夜精進。觀天地生物萬象,讀古今經(jīng)世文章。
九畝瀑布至今依舊壯觀,九畝飛閣很遺撼在修建公路時,一命黃泉。
這是江頭八景之一,也是鎮(zhèn)江之寶。說沒了就沒了,多么可惜啊!
寫到這里,我沉思了很久,當年這個支書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把江頭村一手打造成了全州縣文明示范村。
但是,他們在支部和村委民主決策時失誤,破壞風水修路就給江頭村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
很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江北村的桂林地市合并后,仍舊擔任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的伍福慶,無故九泉。還有……
不說了,過去的就讓它都過去吧。
我們要走好今天的路,邁好明天的步,造好后天的爐,但愿炊煙裊裊,家家佳肴,人人閃亮,個個堅強。
每年接伍元鳳佛祖回家祭祀時,都要從玉龍橋上路過,敲鑼打鼓,旌旗獵獵,挺是威武。
佛祖每年路過都痛心疾首,欲哭無淚。不見當年:“九畝飛閣兩邊走,七十二陡甑山殿”滿生悲憐,阿彌陀佛。
玉龍橋是文橋鎮(zhèn)唯一的一座佛橋,佛瀑,佛閣,三佛疊彰,彰顯江頭風采。
往事不堪回首啊!曾經(jīng)文橋鄉(xiāng)每年的第一個圩日正月十三,就在這里熱鬧非凡啊!趕集的阿崽妞崽花枝招展,青春搶眼。各種農貿商品也應有盡有,任你挑選。
如今,正月十三趕集已被遷址楊福。留下江邊那一排排的兇柳搖曳著水中的空影,財去樓空……
人的知識永遠都無法跟上天體的運行規(guī)律。地球人建造空間站,了解宇宙,剖析地球,但是,冥冥之中好像都有定數(shù)。這個定數(shù),大概就是自然規(guī)律吧。
不管誰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都將會受到懲罰。
站在玉龍橋上,好像一手牽著江頭,一手牽著江北,小心翼翼地從橋上而過。曾經(jīng)的每一步都是踩在時代的風口上,1958年的江北大煉鋼鐵;2010年的桂林市級江頭現(xiàn)代化農田基本建設。
江頭人都是弄潮兒。
而如今,一切都平淡無奇。人,平平安安;事,順順利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規(guī)中矩,也蠻有味。
玉龍橋也從不發(fā)脾氣,幾百年來一個樣,古色古香。臥飲舜皇水止渴,仰曬紅太陽健康,摟著明月光護霜,心里也想穿上新衣裳,美美地走在自己的新路上,做一個不一樣的新娘。
作者簡介:
伍家裕:中共黨員,副高級,自由撰稿人,喜歡文學,獨來獨往芳草園,寫點東西待刊。
投稿須知:
平臺用稿無稿費, 投稿本平臺必須為首發(fā)原創(chuàng)作品,凡在其它媒體或網(wǎng)絡平臺上刊發(fā)過的作品請勿投稿。
1.投稿需先關注《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公眾號。
2.投稿微信號:13877397223
投稿郵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臺刊發(fā)且收到贊賞費7天后,贊賞費的80%發(fā)放給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臺運營管理。(字數(shù)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請“原創(chuàng)”標識的作品才可以獲得讀者贊賞費)
4.本平臺刊發(fā)的作品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且侵權與否均與本平臺無關,如作品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本平臺刪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聲明,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責任均由投稿者承擔,本平臺不負其任何連帶責任。
本文由《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原創(chuàng),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