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53歲的吳越?狀態也太好了。
可關于她買菜的評論區卻充斥“沒伴侶陪伴沒孩子繞膝是失敗人生”的評論。
還有人直接留言:前男友就是個渣男,根本就不配她。
同一幀畫面里,有人惋惜她的單身狀態,有人還在為當年的情傷憤憤不平。
這個把“凌玲”演得讓觀眾咬牙,現實中卻活得通透利落的女人,為何總被釘在陳建斌前女友的標簽上?
分手20年后,陳建斌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仍是吳越心中那根沒拔干凈的刺。
01
都說藝術的種子總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
吳越的成長軌跡里,父親吳頤人是業內知名的書畫家。
兩位恩師也赫赫有名,連師門祖輩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家。
吳媽媽也是一位知識分子。
在這樣被藝術與學識包裹的環境里,吳越與藝術的緣分早早就結下了。
六歲那年,當同齡孩子還在追逐嬉鬧時,她已鋪開宣紙,鉆研篆刻技藝。
到了初中,她已順利捧著全國篆刻比賽少年組的冠軍獎杯站在領獎臺上。
可誰也沒料到,這個本應在藝術之旅續寫鋒芒的姑娘,心里悄悄住進了表演二字。
這意味著,她要轉身走進那個被無數人指點的娛樂圈。
當時,就有不少人直接勸吳爸爸:
那個地方就是一個“大染缸”,不要讓你的女兒去。
然而,吳越還是以第一名的好成績進入了上戲。
剛進班,所有同學都被老師“破了冷水”。
內容也就是大部分老師常說的話: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個班。
此外,師哥師姐也會有點壞地對吳越他他們調侃今年招生了嗎?
更慘的是一年級的甄別考試,班里直接走了五六位。
當時考了60分的吳越成為了最幸運的那個。
更幸運的還是她畢業后的兩部戲都很順利。
拍《北京深秋故事》時,導演親自去接她。
拍《和平年代》,她一爭取導演就同意了,還讓制片主任多給她一點片酬。
這兩部戲,前者助她打開知名度,后者讓她提名金鷹女配。
而大學期間的陳建斌還在《梅花烙》中扮演侍衛。
蔣勤勤后來回憶起這段經歷,也表示丈夫與王學兵是看中了那70塊的片酬。
1994年畢業后,他選擇繼續深造。
4年后碩士畢業后,他又留校任教了。
期間,他在話劇領域頗有成就。
可他的同學李亞鵬早就通過《將愛情進行到底》紅遍大江南北了。
終于到了2000年,他寫了一個名為《菊花茶》的劇本。
而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正是吳越。
戲內,“李衛華”坦然地接受了“馬建新”的愛。
戲外,吳越也與陳建斌逐漸走到了一起。
02
他是西北糙漢子,她是上海精致女人。
他在電視劇圈剛剛起步名氣不大,她則是大青衣預備役。
兩人怎么看都不太配。
可愛情這件事太難說了。
戀愛后,兩人還搬到了一起。
吳越是既出錢又出力。
男朋友經濟條件一般,她就多承擔一些生活開支。
男朋友一直郁郁不得志,她就給他牽線搭橋。
遺憾的是,兩人之間的愛情還是被生活給消磨殆盡了。
這里還得提一件事。
2005年,已經是婚戀題材電視劇“專業戶”的陳建斌得到了拍攝《喬家大院》的機會。
“喬致庸”這個角色不僅精彩,還要從青年演到老年,這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蔣勤勤則“重操舊業”演起了苦情劇。
畢竟“陸玉涵”是喬娶不到初戀為了家族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可沒想到,戲外的兩人剛開始時也是誰看誰都不順眼。
陳建斌對演戲有自己的標準,追求完美地他還喜歡臨時改戲。
另一邊早早就將臺詞背后的蔣勤勤怎么受得了?
和礙于面子不想生氣的馬伊琍不一樣,最反感的時候她直接給經紀人打電話要回去。
制片人后來也爆料兩人當時吵得不可開交,蔣勤勤經常向他告狀。
好在后來她了解到陳建斌早在三個月前就將所有人的劇本都了解清楚了。
陳建斌一次次看監視器時也越發認為這是個仙女。
談及這段過往,蔣勤勤也認為這可能就是丈夫心動的那一刻。
兩人也的確在戲拍完后成為了情侶。
那吳越呢?
03
蔣勤勤曾證明澄清:她與陳建斌確定關系前,陳、吳二人已結束戀情。
陳建斌當時還特意寫了分手信。
字據為證,所謂“第三者”的說法,本就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
可時間線偏偏就卡得這般微妙。
2005年,陳建斌與吳越分手。
同一年,他和蔣勤勤在《喬家大院》劇組相遇。
第二年,紅本本上就印上了兩人的名字。
于是網絡上總流傳著這樣的版本:
他在拍攝時因對蔣勤勤動了心,寫封短信便搬離與吳越的愛巢,五年感情潦草收尾。
這些傳聞的真假早已無從考據,像被風吹散的墨跡,難辨原貌。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段日子里,吳越眼底的光確實暗了下去。
2007年,陳建斌已為人父。
而分手一兩年的吳越才在鏡頭前第一次談及前男友。
“他的反應,他解決這件事的方式,足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我一定沒有那些人想的那樣脆弱,也沒有那些人想的那樣堅強。”
還有吳越后來多年不愿提及的沉默里,不難看出情傷的重量。
如此相信愛情,全心全意地付出,卻換來這樣一個慘痛的結局,不少人都為她感到不值。
如今,20年過去了,吳越至今仍未結婚生子,選擇了不婚不育的生活方式。
而且她對感情選擇也更加慎重了。
被問有沒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她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當然了,也不能直接說這里值得是與陳建斌的那段過往。
只是吳越在30歲時也曾渴望過婚姻。
看著別人都結婚,不少朋友還都有孩子了,她會很失落。
還會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
要是從時間線計算,當時是2002年,正是與陳建斌戀愛時期。
或許正是適合結婚的年齡,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
也可能是就此看清了一個人,看清了感情的本質,愛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
這就是那根刺。
40歲后,她對愛情也改變了想法。
戀愛是有必要的,但婚姻要是沒有走到最后就沒有那么所謂了。
且她更透徹了,她很清楚很多婚姻未必有那么棒。
她跟著緣分走就好。
所以,她的不婚不育不是賭氣,是把日子過成了自己的劇本。
沒有男主角,卻照樣能拿到最佳女主角。
這些年吳越的事業也在高速發展中。
她很清醒,知道什么年齡演什么樣的戲。
2017年,她就拿出了《我的前半生》這部劇。
2023年,她打敗趙麗穎獲封白玉蘭視后。
今年,她還提名了白玉蘭女配。
這種人生一樣精彩。
只是,陳建斌這根刺,依舊悄無聲息地扎在那里。
即便她早已在歲月的沉淀中完全放下,可那痕跡卻從未真正消失。
結語
刺還在,但疼的感覺變了。
從剜心刻骨到偶爾隱痛,吳越用20年把陳建斌這三個字,從愛人熬成了故人。
她沒走進婚姻,卻走進了更廣闊的人生。
畢竟對演員來說,最好的角色永遠是自己。
這根刺,或許會陪她到老,但誰說帶著疤痕的人生,不算完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