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荊州的門面之一,也是外地游客來荊州,會第一時間感受到的地方,但是在以前,周邊居民經常會在網絡或者政務平臺上抱怨護城河部分地方水體黑臭的事情。
現在荊州護城河情況如何呢?最近,小編也去實地探訪了下。
護城河水變清 管網改造成效初顯
往年夏日,是護城河水體最容易出現黑臭和死魚的時候,但就在這幾天,小編去看了,整個護城河的水質還是非常不錯的,河面上還有正在進行清理打撈的工作人員。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結果,還得益這附近實施了排水雨污分流和錯混接改造,據了解,以前整個護城河段有很多生活污水直排口,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的問題,這是荊州中心城區的通病。
除了管網改造,相信大家也發現了荊州城區多了很多凈水設施,大的有 總投資約1.2億元的雷家垱裝配式凈水站,小的則有武德路橋、白云路等地方的智能分流井等,另外還有很多埋在地下看不到的“黑科技”,而這都是荊州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的一部分。
荊州中心城區排澇能力全面提升
這一輪水環境治理,小編覺得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治理排污和提升排澇能力同步進行,在管網改造和設備選擇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排澇。
一方面是管網改造打通了毛細血管,另一方面城區新建的泵站在平常特別是雨季來臨的時候,會特意降低水面,可以增加儲雨空間,目前城區可以應對三年難得一見的特大暴雨。
在上個月荊州城區面對暴雨天氣的時候,在硬件提升和人員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就沒有出現明顯積水。
前期,大家可能有一些誤解,比如說便河廣場沒有管網改造的時候不淹,為什么改造以后反而淹了?
其實這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便河這里以前也存在雨污混流直排的問題,管網改造的時候,也就封堵了部分排口,也就導致雨水不能即時排出去,但這只是陣痛問題,后續隨著管網的進一步通暢和硬件的進一步完善,這里的積水問題,也會得到改善和解決。
科技賦能 荊州城區水環境治理初有起色
其實,不只是護城河,荊沙河、西干渠、張李家淵……等城區的河流湖泊,如果你長期住在荊州城區,就一定會發現它們水質的變化,可以說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這一切,其實也離不開科技的賦能。
比如荊州市智慧水務智慧中心,在晴天的時候,它是智能檢測排污的利器,雨天的時候,又是解決城區內澇的好幫手。
當然,目前城區的水環境治理還存在一些短板問題,其中部分排口的改造還需要時間去推進。
“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治理是洪湖流域治理的‘牛鼻子’,是城市安全保障的‘守護神’,是人民安居樂業的‘晴雨表’。”
一年有起色的基礎已經實現,“兩年見成效,五年大變化”的治理目標還會遠嗎?大家要堅信,荊州一定能打好中心城區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