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能做,如果執意去做,后果往往事與愿違;有些紅線別去碰,硬碰的結果即便不頭破血流,也是自討無趣。
多家媒體報道,原河北棗強縣民政局副局長張某豪的抖音賬號——張先生(原公務員)被封禁了。
此前,這個張某豪曾在抖音上以“曾經是張局,現在做抖音”為標注發布了多條無厘頭短視頻。視頻里,曾經的張局,只重復一個動作,就是蹦跶,不停地蹦跶。
癲狂的動作,不平衡的肢體,像是犯了抽搐癥的跳梁小丑。
小丑就小丑吧,反正這是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只要能跳出深度,能蹦出高度,能從地球躍到火星,能跳出流量也算個事。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但問題是,這個名叫張某豪的貨,曾經是個官兒,擔任過河北棗強縣民政局的副局長。
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令人不齒的身份。
公開信息顯示,張某豪在擔任民政局副局長期間,曾私刻民政局的假公章,偽造公文。
先后為棗強縣盼盼幼兒園、大營實驗小學、平安醫院、商德武術會館、河北玻璃鋼研究所等機構,偽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為瑜伽協會偽造了《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
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印章這可不是小事。因此,張某豪后來被判了有期徒刑七個月。也因此失去了公務員身份。
但這貨,骨子里就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在體制內的時候,他手握假公章,用副局長的真身份大肆斂財;服刑歸來既沒有打工,也沒有經商,而是玩起了抖音,用曾經是張局的真頭銜引流賺錢。
張某豪拍攝的那些短視頻好不好看,有無社會價值暫且不說,但他借曾經公務員的身份博眼球薅流量的行為卻無疑損害了公務員形象。
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當主播,寬容的社會也不是不容許落馬官員玩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分享生活,并以此謀生。但前提是必須尊重社會共識與公眾情感,不能與社會公德背道而馳。
作為一名因犯罪落馬的前公職人員,張某豪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無厘頭的短視頻,且刻意放大其“前副局長”的公職標簽,這顯然觸碰了社會公序良俗的紅線。
公務員身份特殊,一言一行關乎政府形象與公信力,即便離職,“前民政局副局長”的標簽仍承載著公眾對公職群體的道德期待。
犯罪與落馬本就是不光彩的經歷,而張某豪將其轉化為流量“資本”進行牟利,無疑會消解公眾對權力運行的嚴肅認知,甚至造成“官員犯罪后仍可肆意妄為”的誤導,其負面示范效應顯而易見。
作為體制內的一名前官員,且受到過刑事懲戒,我相信張某豪在拍攝發布那些無厘頭的蹦跶視頻時,不會不知道使用原公務員身份帶來的“危險”。
但他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前提下,仍執意發布,并且樂此不疲,背后折射出的是,在當下這個流量至上的風氣下,一些人早已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線。
當年在位時,以手中的公權力牟利,服刑結束又不消停,反而蹦跶的更歡,張某豪的鬧劇,顯示出來的是此人對公權力嚴肅性的漠視,是對法治尊嚴的輕慢。
社會的寬容,允許有過犯罪經歷的人以誠懇姿態回歸,但絕不容忍以炫耀性的姿態去走捷徑。
無論曾經是張局,還是如今的張主播,奉勸你做事有點底線,做人有點原則吧。
不要再試圖將“原公務員”的標簽當成“流量提款機”,不要讓流量的焦慮吞噬了做人的是非觀。
如今,張某豪的抖音賬號被封,說明犯罪不值得炫耀,污點不該成為流量密碼。
一個落馬的官員,即便蹦跶的再歡,若他違背了公序良俗的社會公德,那此人崴腳甚至被鞭打到骨折都是有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