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前210 年,胡亥除掉扶蘇之后,本來想把蒙恬放了。可趙高擔心蒙恬重新得勢掌權,非要徹底除掉他。
他便散播謠言,誣陷蒙恬曾經說過胡亥的壞話。于是,胡亥便派人除去蒙恬。
臨死前,蒙恬說的兩句話,日后竟然得到了曹操的推崇,這是怎么回事呢?
少年礪劍
蒙恬的祖上原本是齊國人,祖父蒙驁在戰國末年投奔了秦國,憑借著一身武藝,蒙驁逐漸從普通士兵做到上卿。
父親蒙武更是跟隨王翦消滅了楚國,親手抓住了楚王。出生在這樣的將門世家,蒙恬從小就是聽著戰場故事長大的。
在這種家庭氛圍的熏陶下,蒙恬對軍事兵法特別感興趣。
他經常拿著木劍照著家里的兵書比劃,發誓將來要像祖父那樣 "為秦開疆拓土"。
有一次,匈奴騎兵突然襲擊邊境,搶走了村里的牛羊,還殺了好幾名獵戶。
當時蒙恬躲在柴房里,聽著外面的哭喊聲,攥緊了拳頭。
這時的他,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還比較薄弱,暫時不能與匈奴士兵直接對抗。
那天晚上,他就對父親蒙武說:"父親,我要去參軍,以此來保護老百姓。"
蒙武摸著他的頭,欣慰地笑了,并說道:"孩子,等您先學會拉弓再說吧。”此后三年,蒙恬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箭。
他的手臂被弓弦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吃飯時連筷子都握不穩。十五歲那年,他跟隨父親出征。
在攻打魏國的戰役中,蒙恬趁著夜色爬上了城墻,一刀殺死了魏國守將。
他的這一舉動,為秦軍的全面進攻,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這次戰役之后,秦王嬴政特意賞賜他一把青銅劍,說道:"蒙家后繼有人了。"
公元前221 年,秦國滅六國的最后一戰打響——滅齊。
當時齊國召集了二十萬兵力,依靠濟水天險死守。這樣一來,秦軍打了三個月都沒有什么進展。
蒙恬向主帥王賁建議道:"不如佯攻濟南,實則派精兵從濟水上游偷襲,切斷齊軍糧道。"
經過慎重思考,王賁采納了蒙恬的建議。
就這樣,蒙恬帶著三百死士,鑿沉了齊軍的運糧船,齊軍果然大亂。
最終,秦軍順利攻破臨淄,齊國滅亡。
這一戰讓蒙恬名聲大噪,嬴政拍著他的肩膀說:"將軍,北方的匈奴,就交給你了。"
那時匈奴騎兵經常越過長城,突襲燕、趙舊地,百姓苦不堪言。
嬴政叫來了蒙恬,給了他三十萬大軍,命令道:"把匈奴趕到漠北去,讓他們十年不敢南下牧馬。"
蒙恬帶著軍隊來到北疆,發現匈奴人打游擊,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秦軍的戰車和步兵根本追不上。
他深知,必須想個辦法解決這個難題,要不然……
沙丘變亂
經過幾天時間研究與思索,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認為,先修一條從咸陽到九原的直道,讓騎兵能快速機動。
此外,再把燕、趙、秦三國的舊長城連起來,筑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但不得不說,修長城的日子真的很苦。
這些士兵白天搬石頭,晚上就直接睡在雪地里。
有一名士兵抱怨道:"我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搬磚的。"
蒙恬聽見了,并沒有發火,只是指著遠處的炊煙說:"你們看,長城修好了,那邊的百姓就不用再躲匈奴了。"
蒙恬也每天帶著干糧在工地上干活,哪里的城墻不結實,就親手砸了重砌。如果有士兵病倒,他就把自己的軍醫派過去。
過了一段時間,匈奴單于頭曼帶著十萬騎兵突然來犯,想趁長城沒修好占便宜。
蒙恬早有準備,他命令士兵在長城上多插旗幟,裝作人多的樣子。
他則帶著五萬騎兵繞到匈奴的后方,斷絕了他們的退路。
匈奴人攻了三天長城,沒有攻下來,回頭一看,退路被堵,頓時慌了神。
蒙恬一聲令下,秦軍迅速沖過去,匈奴人被殺得毫無還手之力。頭曼帶著殘兵逃到漠北,十年不敢再靠近長城。
這一戰后,蒙恬成了北疆的 "定海神針"。
公元前 210 年,嬴政南巡到沙丘的時候,突然病倒了。
他躺在病榻上,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當時太子還沒立,但他心里早就屬意長子扶蘇。
扶蘇為人仁厚,懂軍事,得民心,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嬴政擔心自己死后,趙高、李斯這些人會作亂。
于是他召來蒙恬的弟弟蒙毅,讓他趕緊去北疆,叫扶蘇回咸陽繼位。
他還寫了一封遺詔,藏在蒙毅身上,說:"扶蘇回來后,把兵權交給蒙恬,即刻登基。"
沒想到,蒙毅還沒走出沙丘,嬴政就去世了。
當時趙高一心想讓胡亥繼位,便將扶蘇視為最大的威脅,
他想要除掉扶蘇,便找到李斯,說道:"扶蘇要是當了皇帝,肯定重用蒙恬,你的丞相之位就保不住了。"
李斯被說動了,兩人偷偷改了遺詔,把 "扶蘇繼位" 改成 "扶蘇不孝,賜死"。
當時蒙恬正在上郡練兵,扶蘇接到 "遺詔",當場就哭了。
蒙恬見狀,攔住他說:"陛下讓您來北疆,是想歷練您,怎么會突然賜死?"
蒙恬覺得這里面肯定有問題,建議扶蘇先回咸陽問清楚。
扶蘇卻認為自己不能抗命,便拔劍自刎了……
三世盡忠
蒙恬面對這樣糟糕的情況 ,眼淚直流。他知道,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扶蘇死后,趙高怕蒙恬趁機起義,趕緊派使者去上郡,要奪他的兵權。
蒙恬手下的將領都勸他:"將軍手里有三十萬大軍,殺了使者,回咸陽清君側,誰敢阻攔?"
蒙恬卻說:"我要是反了,怎么對得起蒙家三代的忠命?"他根本沒有起兵反抗,直接把兵符交了出去。
胡亥登基后,念及蒙恬功勛卓著,想放了他。
趙高卻在他耳邊念叨:"蒙恬以前總說說陛下的壞話,要是放了他,將來肯定報復。"
接著,秦二世又派人去陽周殺死蒙恬。
蒙恬對使者說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馀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意思是:我蒙家三代為秦立功,如今我手里有三十萬大軍,要起義簡直易如反掌,但我寧愿死,也不能違抗祖宗的教誨,不能辜負先帝的信任。
話音剛落,他便吞下了毒藥……蒙恬死后,北疆的士兵哭了三天三夜。
沒有了蒙恬,匈奴又開始南下,長城漸漸失去了作用。
沒有了忠臣,秦朝迅速走向了衰落。公元前 207 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四百多年后,一代梟雄曹操讀到蒙恬的故事的時候,忍不住大哭。
那時天下人都罵他 "漢賊",可他心里卻覺得自己像蒙恬。他認為,自己和蒙恬都是手里有重兵,卻始終沒有稱帝……
結語
其實,蒙恬的堅守,不只是愚忠。
在那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死,保住了蒙家的好名聲,也給后世留下了一個關于 "忠義" 的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