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27 年深秋,咸陽宮的銅燈在穿堂風里搖曳,把殿柱的影子投在金磚地上,像一道道扭曲的刀痕。秦王嬴政正俯身看著鋪開的地圖,金絲繡成的龍袍下擺拖在地上,掃過冰涼的地面。階下站著的荊軻捧著木匣,手心里的汗把緞面浸出深色的印子。
夏無且站在角落里,正用銅碾子碾著蒼耳子。藥香混著殿里的檀香,飄得很遠。他是秦王的侍醫,今天輪值隨侍,藥囊就掛在腰間,沉甸甸的,裝著銀針、金瘡藥,還有剛采的草藥。誰也沒留意這個穿青色襕衫的中年人,就像沒留意殿角那盆快要開敗的秋菊。
突然,荊軻左手抓住嬴政的衣袖,右手從地圖里抽出一把匕首,寒光直逼嬴政的胸口。
“刺客!” 殿下的侍衛嘶吼著撲上來,卻被秦法攔住 —— 沒有秦王命令,誰也不能上殿。
嬴政嚇得猛地后退,龍袍的袖子 “嗤啦” 一聲被扯斷。他想拔腰間的劍,可劍太長,情急之下怎么也拔不出來,只能繞著銅柱躲閃。荊軻像頭豹子似的緊追不舍,匕首的尖刃離嬴政的脖頸只有寸許。
滿殿的文武百官都嚇傻了,有的癱在地上,有的張大嘴巴說不出話。就在這時,夏無且腰間的藥囊 “咚” 地砸在荊軻臉上。
那是個麂皮縫的藥囊,里面裝著剛碾好的蒼耳子粉末,還有幾包草藥,沉甸甸的。荊軻被砸得懵了一下,眼睛里進了粉末,疼得直揉。就這眨眼的功夫,夏無且嘶吼起來:“王負劍!王負劍!”
嬴政猛地反應過來 —— 長劍佩在腰間拔不出,可反手搭在背上就能抽出來!他一把將劍推到背后,“噌” 地抽出青銅劍,寒光一閃,斬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倒在地上,把匕首朝嬴政扔過去,卻砸在了銅柱上,“當啷” 一聲掉在地上。侍衛們這才蜂擁而上,亂劍刺死了荊軻。
嬴政捂著胸口喘氣,臉色慘白。他看著站在一旁、手里還攥著藥囊帶子的夏無且,突然說了句:“無且愛我!”
夏無且自己也沒想到,這輩子最風光的時刻,竟是憑著一個藥囊。
他是楚國人,年輕時在臨淄學過醫,后來輾轉到了秦國,憑著一手好針灸,被選進太醫令署。秦國的醫官不好當,秦王嬴政性子烈,又有偏頭痛的毛病,疼起來能把案幾掀了。夏無且每天揣著銀針候在宮外,聽見里面傳來摔東西的聲音,就知道該進去了。
他給秦王扎針,總選在辰時,說這時候 “陽氣初升,百脈通順”。嬴政起初不信,可扎了幾次,偏頭痛真的輕了,也就漸漸信了這個話不多的楚醫。出巡的時候,必帶著夏無且,車駕里總備著他的藥箱 —— 里面除了草藥,還有解蛇毒的砭石,治金瘡的藥膏。
那天在咸陽宮,夏無且原本是來給秦王送新制的安神丸。他站在角落里,看著荊軻遞上地圖,心里還在琢磨秦王昨晚沒睡好,該加幾味合歡皮。可當匕首亮出來的瞬間,他腦子里一片空白,只覺得 “不能讓大王出事”,手里的藥囊就飛了出去。
事后論功行賞,嬴政賜了夏無且黃金二百鎰。那是二十箱沉甸甸的金子,夠普通人家活幾輩子。夏無且捧著賞賜,手還在抖 —— 他行醫一輩子,見過最大的賞賜也不過是幾匹布,哪見過這陣仗?
有人勸他:“夏醫官立了這么大功,該求個爵位。” 夏無且卻搖搖頭,把金子分了一半給底下的藥童,自己留了一半,說:“我就是個治病的,當不了官。”
可秦王的一句 “無且愛我”,還是把他卷進了朝堂的漩渦。
丞相王綰說:“夏醫官救駕有功,該提升醫官的地位。” 可廷尉李斯卻反駁:“醫者是技藝,不是治國的大道。若憑一時之功就亂了規矩,以后人人都想走捷徑了。” 嬴政沒說話,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夏無且還是做他的侍醫,只是宮里的人看他的眼神變了。太醫院的同僚見了他點頭哈腰,連侍衛見了都要客氣三分。他卻還是老樣子,每天去藥圃里看草藥,給秦王診脈時該說什么還說什么,從不提那天的事。
有次秦王又犯了偏頭痛,夏無且給他扎完針,嬴政突然問:“那天你扔藥囊的時候,就不怕荊軻殺了你?”
夏無且低著頭說:“臣沒想那么多,就覺得大王不能有事。”
嬴政笑了,說:“你這老頭,倒實在。”
公元前 210 年,秦王在第五次東巡的路上病倒了,在沙丘平臺咽了氣。夏無且就在身邊,看著這位叱咤風云的帝王,最后連句遺言都沒留下。
中車府令趙高找他,眼神陰惻惻的:“夏醫官,大王的死因,對外就說…… 是急病。” 他還塞給夏無且一包金子,“這事辦好了,保你后半輩子安穩。”
夏無且沒接金子,只是默默地收拾藥箱。他知道趙高想干什么,可他一個醫官,又能說什么?只能看著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看著胡亥登基成了秦二世。
后來項羽打進咸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太醫院的醫案燒了個精光,夏無且的名字,也跟著灰燼埋進了土里。
誰也沒想到,幾十年后,在漢武帝的太學里,還有人提起夏無且。
那時候夏無且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老頭,住在長安的一個小院子里,靠給街坊鄰里看病度日。有個叫公孫弘的年輕人常來拜訪他,聽他講當年的事。
“荊軻的匕首,是淬了毒的,” 夏無且給公孫弘斟上草藥茶,“我后來看了,那毒藥見血封喉,幸好大王沒被劃傷。”
“那您扔藥囊的時候,真的沒想過后果?” 公孫弘追問。
夏無且笑了,露出沒剩幾顆牙的牙床:“我是個醫生,眼里只有‘救’字。大王是病人,荊軻是…… 是擋路的。”
公孫弘把這些話記在心里,后來又講給了正在寫《史記》的司馬遷。司馬遷聽了,在《刺客列傳》里加了一句:“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也。”
就這一句話,讓這個原本該被歷史遺忘的小人物,永遠地留在了紙上。
如今在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還能看到復原的秦代藥箱,里面擺著銅碾、砭石、藥囊,和夏無且當年用過的差不多。導游會指著這些東西說:“當年就是這樣一個藥囊,救了秦始皇的命,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可很少有人知道夏無且的名字,更沒人知道他后來的日子。或許他就埋在長安城外的某個亂葬崗里,連塊墓碑都沒有。
但那個在咸陽宮的危急時刻,憑著本能扔出藥囊的醫官,那個一輩子只想好好看病的小人物,卻真真切切地,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投下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夜空里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照亮過某一刻的天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